竖折钩的图片

如题所述

竖折钩的图片如下:

一是长度美,横短折长钩短小。二是角度美,横稍斜,折身要斜弯,左上出钩。三是粗细变化美,横细折粗钩要尖。

语文发展简介: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

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历史:

我国古代是没有“语文”这个词的,直到近现代才出现“语文”这个词。“语文”一词首用者为谁。王本华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编审,中语会副会长)2012年著文少为人知:语文一词从何而来。认为“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

江西真语文陈金海老师指出,该文存在严重错误,是经不起推敲的,在汉语语言学上和语文课程论上都不适当。2013年张毅《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从语文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文一词的流变,从学理上辨析了关于“语文”的各种阐释的源头。

还原了“语文”的本义,即“语言(口语)文字(书面语)”。“语文”产生于19世纪末,1887年张之洞首用,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

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

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