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纯生信SCI来说,1分未必就好发,5分未必就难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在正常的情况下,很多人普遍认为SCI期刊的影响因子越低,就越好投,就是容易发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思维和想法都是对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类的文章,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例如纯生信(没有补任何实验的)。

现在做纯生信的人非常多,竞争很大,特别是比较旧的分析套路,一般都是比较难发表。为什么比较旧的纯生信分析套路难发?原因就是在于成本低,可能随便在网上都能找到免费的资源, 所以基本上人人都可以做,文章特别容易弄出来。做的人多了,文章自然就多,但是期刊的版面是有限的,即使这本期刊再怎么水,也不可能把所有文章都接收出版。

有的人是这样想的:虽然自己的文章没有什么创新,3分以上的期刊发不了,3分以下的期刊总可以投吧,不行的话,1分的期刊也可以考虑。最怕就是有无数的人都是这样想的,结果造成扎堆投稿,拒稿率自然就大。

之前有朋友的纯生信文章总挑影响因子低的投稿,首先是投了 Med Sci Monit (IF:2.649,6月份之前是1点多的),结果被秒拒了,然后再投 Bioengineered (IF:3.269,6月份之前是2点多的),还是被秒拒。 后面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人鼓励投了一本接近5分的期刊,结果小修之后就被接收出版 。

Med Sci Monit 、 Bioengineered 的影响因子不高,为啥这么难投? 原因很简单,人家对纯生信极度友好, 但是就是太出名了,造成扎堆投稿,期刊主编没有办法筛选稿件送审了,只能通过补实验来过滤。 有些高分一点的期刊反而还比较容易投,原因也很好理解, 人家愿意接收纯生信,而且投稿的人不多,命中的机会自然就多 。

总结

纯生信投稿的秘诀: 先搜索一下自己的文章,检查是否有类似文章发表,自己的文章是不是热点套路,是否抓住机会,再来决定期刊的影响因子。 出名的期刊尽量不投,不管其影响因子高不高 , 因为扎堆投稿的拒稿率从来都不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