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中的“学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一直以来,在朋友圈“晒娃”被认为是一种熟人社交。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通过抖音“晒娃”,将孩子的日常生活曝光在众多陌生人面前,这又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在抖音,你总能发现别人家的孩子,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的参差。有些孩子,5岁已经是广场上跳舞最”靓”的仔;7岁的书法能让大学生汗颜;10岁英语流利程度能让老师自愧不如。但作为媒体从业者,我越来越感到,这些“晒娃”的背后,并不仅仅是生活随性的记录,而是流量经济下的“人设”。

大家都知道“出名要趁早!”特别是有了抖音,出名可以从幼儿园开始。特别是身处流量时代,借助抖音吸引 社会 关注度已经成为某些行业的“必修课”。对于舞蹈、影视和 体育 这类吃“青春饭”的行业,越早获得知名度无疑越有利,也是一种延长运动生命的手段。

比如2019年,贵州毕节的年仅8岁的小女孩“小汤圆”,因为网上一段拳击训练视频意外“走红”。很难说“小汤圆”的拳击水平冠绝群雄,但在乡下如此简陋的训练条件下,她所展现出来的韧性,以及在与哥哥对攻中的“自信”,恐怕是她收获众多粉丝的原因。与之类似的还有董路的“足球小将”,在当下中国足球又一次面临低谷时,至少还有人在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努力着。但这种曝光模式下的核心,还是在某些领域“掐尖”,并通过流量来变现。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还比较容易理解,那么在抖音中晒孩子如何刻苦学习,又是几个意思呢?

笔者刷抖音不时能刷到有的家庭将奖状铺满家中整面墙,或者是孩子站在大书柜前高声朗读语文课本。“学习都是自己家的事,为什么要搞得大家都知道,这是否在贩卖焦虑?”一位学生家长在和笔者聊天时透露着自己的疑惑,“再比如,有些家长晒孩子英语分级阅读达到了什么水平,用了什么书,这不就是带货吗?”

可以这么说,无论抖音视频如何设计,表面看是插科打诨,但内核依然是学习。比如笔者比较关注的“41哥”,他就是通过各种改写李诚儒《大腕》中的经典台词,获得了超过10万粉丝,我仅摘取一段:

“报就报最累的课外班,雇24小时的老师,学就学最难的课程,线上线下同时开课,每天在线最少6个小时,什么英语啊,数学啊,语文啊,能报的全给他报上,校门口就有人推荐,穿西装戴眼镜特文化的那种,家长来接孩子,甭管有事儿没事儿,上去就问‘你好,报班吗?’一口地道的海淀腔,倍儿有面子,周围的孩子不是报5个就是报6个,你要给孩子报三个,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孩子每天得睡几个小时?我觉得怎么也得五个小时吧。五个小时?那是幼儿园的孩子,小学都是三个小时,你还甭嫌少,你得考虑这些报班家长的心理,能给孩子报五六个班的,根本就不会在意多报几个。所以我们报班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再求最累。”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有用吗?经历过高考的家长都清楚,在国内当前的教育体系下,仅以考试成绩来说,学生们比拼的无非就是三项核心能力,“天赋、资源和毅力”。

天赋和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不可变量。因此对很多家庭来说,毅力才是真正的比拼。

对于毅力,很多伟人都有过精准地描述。比如,毛泽东年轻时就曾写过一幅对联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更直白,“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的真谛不在于如何发力,或者是从抖音学霸身上获得什么“秘籍”,关键在于“细水长流、持之以恒。”从这个意义上,学习最关键的就是把自己每日的学习计划做好,然后严格落实。至于抖音中的学霸,作为参考可以,但焦虑则大可不必。

新金融记者 张兆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