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8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是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积液的形成和吸收动态平衡,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1]。常见于结核性、炎症性、低蛋白性、肿瘤性等原因。本科于2005年6月~2006年10月使用深静脉针对68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置管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1~76岁,胸腔积液量在中等以上;7例为结核性,4例为脓性,57例为肿瘤性,置管时间3~14天,平均6.1天。

  1.2 物品备用 深静脉针一套(内有深静脉穿刺针、金属导丝、硅胶管、皮肤扩张器、肝素帽)缝合包、灭菌手套、3M敷贴、一次性引流袋、治疗盘一套(内有5%的PVP碘,75%的酒精,棉签和胶布),并备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各一支,5 ml注射器一副,床边备氧气。

  1.3 方法 根据病情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按常规胸穿部位(肩胛下线7~8肋间或腋中线5~6肋间)或根据B超定位选好穿刺点。消毒皮肤,术者戴灭菌手套,铺洞巾,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局麻,选好穿刺点,用深静脉穿刺针垂直胸壁缓慢进针,有突破感并见有胸腔积液进入穿刺针时,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金属导丝顺着穿刺针孔导入胸腔约10 cm,退出穿刺针,再用皮肤扩张器顺金属导丝扩张穿刺进针处,退出扩张器,再将硅胶管顺金属导丝导入胸腔约10 cm,然后退出金属导丝,将硅胶管接口与引流袋相连,将硅胶管侧翼缝于皮肤,用3M敷贴固定,使胸腔与引流袋之间形成了与输液形态倒置的引流系统[2]。

  2 结果

  68例胸腔置管引流均有肺复张,4例脓胸进行胸腔灌洗引流,肿瘤性的胸腔积液进行间断引流,置管14天;无一例发生气胸、皮下气肿及复张性肺水肿,未发生胸壁、脏器及组织的损伤。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向患者讲解胸腔置管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介绍导管的特点,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2)讲解术中患者必须配合的要点:穿刺过程中不改变体位,不咳嗽及深呼吸,以免损伤胸壁组织器官。

  3.2 术中护理

  3.2.1 体位 若取坐位,则让患者坐靠背椅,双手置椅背上,头部伏于椅背;若取半卧位,则上身稍转向健侧。

  3.2.2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进针后的反应,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等,立刻停止进针,并予平卧位,并予必要的紧急处理,本组置管引流均未发生上述反应。

  3.3 术后护理

  3.3.1 观察引流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并注意控制引流速度,每天基本不超过2000 ml,引流液为淡黄色,血性和脓性,胸腔积液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若患者出现频繁剧烈的咳嗽,应夹管,以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本组患者未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3.3.2 引流袋及穿刺点的护理 用无菌技术每天更换引流袋,需夹管时用稀肝素液(生理盐水250 ml+肝素注射液1 ml)封管、夹管,再用肝素帽封管。

  每1~2天更换3M敷贴,观察进针处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用5%的PVP碘消毒进针处,然后用75%的酒精脱碘,待局部皮肤干燥后再贴3M敷贴。

  嘱患者活动时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进针处,以防逆流引起感染,活动时幅度不能太大,以防引流管滑脱,导致引流失败。

  4 讨论

  使用深静脉针置管引流,避免了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引流速度可调节,引流量可控制,避免因过多、过快引流引起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硅胶管柔软,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患者感到舒适,体位改变时不引起疼痛,携带方便,对患者活动、睡眠影响不明显。使用肝素帽封管,可用于长期引流而不引起感染,可反复进行胸腔内注射药物或胸腔冲洗,可反复留取标本,动态观察胸腔积液消失情况,达到各种治疗目的。缺点:硅胶管口径较细,容易被胸腔积液中的坏死组织及纤维、血凝块等堵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