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会城市有哪些

如题所述

京津冀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继2021年负增长29.84万人后,2022年人口流失规模扩大至42.3万人。
具体来看,北京已连续六年常住人口"温和"负增长,2022年人口减少最多,为4.3万人;天津则连续两年净减少人口规模在10万水平;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河北身上,继2021年减少15.84万人后,2022年流失规模接近翻倍,达到28万人。
从增长构成来看,京津冀2021年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96‰、-0.93‰、-0.43‰,2022年北京也转负(-0.05‰),天津尚未公布相关数据,河北则进一步扩大至-1.71%。由此计算,在河北去年减少的28万人中,自然负增长12.7万人,意味着还有15.3万人净流出;北京自然减少0.1万人,人口净流出规模则达到4.2万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受访时指出,随着京津冀在全国大盘中经济份额减小,在此背景下,就业岗位变化势必会影响人口流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京津冀占全国GDP比重为8.29%,而2012年这一份额为9.5%,十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对比来看,同期长三角占全国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2012年为23.7%,2022年为24%。
有观点认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吸纳人口的主力,2014年开始主动"减量发展"后,常住人口减少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如果河北"兜不住底"--除了就业岗位,还有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品质,都会影响普通人"用脚投票"的选择,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人口规模。
此前,在以"动批"为代表的北京商贸服务业外迁过程中,河北承接了大量人口,2014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2万人。但其中一些产业远离了北京又很难存活,打工人"往就业岗位多的地方去"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位人口学专家也提到,京津冀的经济分布结构与长三角、珠三角很不一样,除北京外,其他两个省份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北京又更倾向于"高精尖",如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但从人口结构看,"现在流入流出的人口中,高端人才毕竟是少数。"他提醒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