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什么爱储蓄?

如题所述

国人爱储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储蓄是保障未来的手段。国人普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所以储蓄是一种为未来做好准备的方式。
2. 储蓄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节俭和储蓄,这种价值观已经深深植根于国人的心中。
3. 收入分配不平衡。由于收入分配不平衡,很多国人的收入无法满足日常消费的需要,所以只能通过储蓄来满足未来的需要。
4. 银行利率高。由于中国银行业利率较高,所以国人可以通过将资金存入银行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5. 消费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国人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但储蓄依然是一种受欢迎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8
中国人爱储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
1. 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节俭持家、勤俭节约的观念。这种观念使很多中国人意识到了积攒财富的重要性,因此人们愿意储蓄。
2. 家庭责任。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责任是很重要的,长辈期望年轻人能够为家庭着想,这一点也是中国储蓄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社会福利。在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相对较低,许多人认为储蓄可以为未来提供基本的保障。
那么,如何存到钱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1. 制定储蓄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家庭开销等情况制定储蓄计划,并且要始终坚持执行。
2.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可以控制自己的花费,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方便面、外卖等,从而节约资金。
3. 定投理财。可以通过定投理财的方式,将资金投入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中,以此来积累更多的财富。
4. 策划理财目标。可以制定明确的理财目标和计划,比如购房、投资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收入和能力制定合理的规划。
总之,储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通过制定储蓄计划、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投资定投理财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财富积累目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16
中国居民喜欢储蓄,多年来其储蓄量也是全球数一数二。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个老旧的经济小故事,这就是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卖房的事情,两个都没有储蓄的人确有不同的人生影响了两个不同的经济发展。允许我做一个悲观的解释,国内居民储蓄增长率高的历史被改变,给我国经济及企业,居民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率一直较高,但这一指标正在悄然改变。从央行4月份的公告显示,住户存款则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现在国内居民储蓄总额为6万亿,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当然,住户存款呈下降趋势,并不是4月份才发生的事情,早在2011年开始,国内居民储蓄就开始下降,2017年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居民储蓄出现绝对净值下降。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68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虽然住户储蓄总额呈上涨趋势,但就增长率来看由出现了负值,这是多年来的首次。而且,据相关机构预测,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及其他变化,住户存款下降或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那么,钱到底去了哪里? 没钱后会怎么样呢?

其一:房地产市场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在各方调控之下,并没有出现合理的降温,反之有越调越涨之势,以西部某县城来说,2018年5月房价比2017年5月涨了将近30%,面对各种刚需的刺激,国民一致认为房价还会涨,涨和买之间促成大量资金进入地产,有人说过以前骂房价太高,那还是有一丝的期许希望它能降下来,现在只有买了,才安心,才不怕涨。或许房地产市场刚起步的时候,还有个人或者组织去炒房,现在3线以下的城市买房已经是刚需了,不用炒。房地产已经将国内普通年亲人和父辈们的现在储蓄全部套进去。

其二:教育医疗

教育和医疗的花钱指数已经不言而喻,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这两方面的消费实质已经成为日常快消行业,而真正的快消行业却被节省,中国人攒钱为了养老,这一直是高储蓄背景下的储蓄文化,如今攒钱已经不能养老,因为在老之前,所有的大宗消费已经把储蓄消耗殆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负债大于储蓄。

其三:夹缝中的制造业

消费是不能带来利润的,只有制造才能体现价值,我国早就有制造强国的计划,一直都在努力,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因为居民消费品是以生活快消和服务为主,房产是不能推动中国发展的,从芯片行业就可以看出制造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