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阳谋?

如题所述

阳谋其实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计谋,而由于各种原因,即使对方看出了最终目的,也没有办法应对,只能被动中计。相较于阴谋,阳谋虽然光明正大,但却通常令对方无可奈何;阴谋则不同,阴谋一旦被对方识破,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而在历史上,晏婴的二桃杀三士、孙膑的围魏救赵、主父偃的推恩令和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便是四个典型阳谋案例,那么这些阳谋又是为何难以破解呢?我们分别来分析。
晏婴:二桃杀三士
破解难点:自私贪婪心理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三人勇猛异常,而且多次立功,然而久而久之却开始居功自傲,“上不讲君臣之礼,下无长幼伦常,君命不从,朋谏不听”,齐相晏婴认为三人迟早必成大患,便建议齐景公诛除三人。

齐景公听了晏婴的分析,也认为应该诛除三人,但又担心以武力无法制服,晏婴便建议,“力斗不如巧斗,抓到他们的弱点,事情就好办,这三个勇士不讲伦常,可以从这里找突破口”。于是,齐景公便按照晏婴的建议,赏给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论功而食。
公孙接便以曾搏击野猪和幼虎拿得一桃,田开疆曾引兵退敌亦拿一桃,古冶子则表示自己曾斩鼋除怪,助国君渡河,于是便拔剑而起,要两人将桃子交出来。公孙接、田开疆叹气道,“我们的勇敢不如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如此活着,还有什么勇敢可言!”遂交出桃子自刎而死。
古冶子见状,则表示“你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己活着,这是不仁;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不勇。不仁不义不勇让我一人都占全了,还有什么脸活在这世上”,遂也自杀而死。

“二桃杀三士”计谋看似简单,却完全是利用了人们的自私和贪婪心理,如果三人懂得谦让,自然不会中计,奈何这偏偏是三人所缺乏的,因而难免陷入自相残杀。
孙膑:围魏救赵
破解难点:攻敌必救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楚两国求援,齐威王在段干朋建议下,在邯郸即将破城之际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卫国军队合攻魏国襄陵,另一路则由田忌、孙膑统率救援赵国。

彼时,魏军已经攻破邯郸,庞涓统率八万魏军转攻卫国,田忌率领八万齐军抵达齐魏边境后,便想与魏军直接正面交战,孙膑却认为魏国主力在外,国内防务必定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如此便可在付出少量代价的情况下解救赵国,同时还可寻找有利战机攻破魏国大军
于是,在孙膑建议下,田忌一面分兵佯攻魏国平陵,吸引魏军主力注意,一面派军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率军回援,并派少量军队与庞涓交战,在示敌以弱的同时延缓其回军速度。与此同时,齐军主力则在魏军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下伏兵,以逸待劳。结果,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结果于桂陵中伏,惨遭大败。

“围魏救赵”之计的关键,便在于攻敌必救,在本国都城遭受攻击的情况下,面对魏惠王的回援命令,庞涓就算知道其中有诈,也不得不率军回援,毕竟没人敢冒都城被攻破的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