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肃省的地名大多很有韵味?

如题所述

甘肃省(Gansu Sheng)

简称甘或陇。在我国西北部。西夏在其境内以甘(治今张掖),肃(治今酒泉)二州置甘肃监军司,取二州首字为名。宋至元时改设甘肃行省。清置甘肃省。因省境大部在陇山之西,古代又称为“陇西”或“陇右”,故简称“陇”。

1兰州市(Lanzhou Shi)

位于东经103.7 ,北纬36.0 ,在甘肃省中部,地跨黄河两岸。隋置兰州,据《古今图书集成》载,皋兰山在州南,因以为名。清改皋兰县,1941年设兰州市。

永登县(Yongdeng Xian)

位于东经103.2 ,北纬36.7 ,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后魏废县,建永登亭。《水经注》载,润水南经永登亭西是也。元置庄浪县,明改庄浪卫,清改平番县。1927年改为永登县。

榆中县(Yuzhong Xian)

位于东经104.0 ,北纬35.8 ,在甘肃省兰州市东。汉置榆中县,明为金县。1912年改为金城县,1919年改为榆中县。据《太平寰宇记》榆中国大、小榆谷为名。

皋兰县(Gaolan Xian)

位于东经103.9 ,北纬36,3 ,在甘肃省中部。汉属金城郡,隋置兰州,唐为五泉县,宋为兰泉县,金改兰州,清置皋兰县,以县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

2金昌市(Jinchang Shi)

位于东经102.1 ,北纬38.4 ,在甘肃省中部。明置永昌卫,清置永昌县。1981年析置市。因境内有金川峡,又以永昌县析置,故名。

永昌县(Yongchang Xian)

位于东经101.9 ,北纬38.2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邻接青海省。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永昌为元永昌王号名。

3白银市(Baiyin Shi)

位于东经104.2 ,北纬36.5 ,在甘肃省东部,黄河北岸。1985年以兰州市的白银区和皋兰、靖远两县部分地区设立白银市,原为白银厂,曾以产白银得名。

靖远县(Jingyuan Xian)

位于东经104.6 ,北纬36.5 ,在甘肃省东部,东北邻黄河。明置靖虏卫,清改靖远县。靖远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故名。

景泰县(Jingtai Xian)

位于东经104.0 ,北纬37.1 ,在甘肃省中部偏北,黄河北岸。1913年置红水县,1933年改今名,寓意吉祥。

会宁县(Huining Xian)

位于东经105.0 ,北纬35.6 ,在甘肃省东部,祖历河上游。金置西宁县,明改为会宁县。据《甘肃新通志》,北周置会州,因北周太祖曾于此地胜利会师而得名。

4天水市(Tianshui Shi)

位于东经105.7 ,北纬34.6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南岸。秦汉置上邽县,汉置天水郡,地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据《水经注》,上邦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又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秦州地记》:“(天水)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唐置天水县,取汉郡之名。1949年设天水市。1985年天水县撤销并入。

武山县(Wushan Xian)

位于东经104.8 ,北纬34.7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东汉置新兴县,宋改宁远县,1914年改武山县。以县西有武成山得名。又据《水经注》,武山,因武城川水得名。

甘谷县(Gangu Xian)

位于东经105.3 ,北纬34,7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南岸。秦置冀县,唐改伏羌县,有甘谷城,金因置甘谷县。元代废县,1928年复置。

清水县(Qingshui Xian)

位于东经106.1 ,北纬34.7 ,在甘肃省东部,邻接陕西省。汉置清水县。因地处古陇坂,俗名关山,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以清泉四注得清水而名。

秦安县(Qin'an Xian)

位于东经105.6 ,北纬34.8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汉置成纪县,金改为秦安县。据《元和郡县志》,相传曾为秦国祖先的封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Zhangjiachuan Hui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6.2 ,北纬35.0 ,在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省。1953年由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陇县部分地区析置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名。县名因川得名,该县位于后川河上,张家川可能是它的别称。

5嘉裕关市(Jiayuguan Shi)

位于东经98.2 ,北纬39.8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北大河北岸。1965年设立嘉峪关市,市区位于嘉峪关之下,故此得名。

6定西县(Dingxi Xian)

位于东经104.5 ,北纬35.5 ,在甘肃省东都,祖厉河支流,关川河上游。金置定西县,明代改为安定县。1914年复改定西县。定西县因宋代定西城为名,意为安定西边。

岷县(Min Xian)

位于东经104.0 ,北纬34.4 ,在甘肃省东南部,洮河中游。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1913年改为岷县。

渭源县(Weiyuan Xian)

位于东经104.1 ,北纬35.1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置首阳县,西魏改为渭源县。以地处渭水之源得名。1958年会川县并入。

陇西县(Longxi Xian)

位于东经104.6 ,北纬34.9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汉置襄武县,宋始称陇西,因地处陇山之西得名。

通渭县(Tongwei Xian)

位于东经105.2 ,北纬35.2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之流散渡河上游。汉置平襄县,宋改为通渭县。取通往古渭州(今临洮)之意得名。一说,因渭河得名。

漳县(Zhang Xian)

位于东经104.4 ,北纬34.8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东汉置障县,为塞上险要处,筑城以为障蔽也。北魏改为漳县,以县有漳水,故名。《水经注》称漳川。

临洮县(Lintao Xian)

位于东经103.8 ,北纬35. 3 ,在甘肃省东部,洮河东岸。秦置狄道县,清改狄道州,1913年改狄道县,1928年改临洮县。临洮县,因临近洮河而得名

7平凉市(Pingliang Shi)

位于东经106.6 ,北纬35.5 ,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上游。汉置泾阳县,北周改为平凉县。平凉,以苻秦灭前凉,故名。1950年设市。

灵台县(Lingtai Xian)

位于东经107.6 ,北纬35.0 ,在甘肃省东北部,邻接陕西省。汉置鹑斛县,隋改灵台县。据《舆地广记》,相传县境有周文王的灵台,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得名。

静宁县(Jingning Xian)

位于东经105.7 ,北纬35.5 ,在甘肃省东北部,东邻六盘山,邻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元置静宁州。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地处陇山之口,形势险要,此地安宁与否,事关重大,故以静宁为名。

崇信县(Chongxin Xian)

位于东经107.0 ,北纬35.2 ,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支流汭河南岸,南邻陕西省。唐置崇信军,宋改祟信县。县因军名。

华亭县(Huating Xian)

位于东经106.6 ,北纬35.2 ,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支流汭河上游。隋置华亭县。据《太平寰宇记》,华亭,因地处白马、华,亭三川口而得名。

泾川县(Jlnchuan Xian)

位于东经107.3 ,北纬35.3 ,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中游南岸。汉置安定县,唐改保定县,元代改为泾川县,因泾水得名。

庄浪县(Zhuanglang Xian)

位于东经106.0 ,北纬35.2 ,在甘肃省东北部,六盘山西麓。元置庄浪路,明降路为县。清并入隆德县。1913年析出复置庄浪县,县因庄浪河为名。

8西峰市(Xifeng Shi)

位于东经107.6 ,北纬35.7 ,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之流马莲河上游。1985年以原庆阳县部分地区设市。因西峰镇而得名。

庆阳县(Qingyang Xian)

位于东经107.8 ,北纬36.0 ,在甘肃省东北部,马莲河上游。汉设郁郅县,宋改名安化县,明、清为庆阳府治。1914年改为庆阳县。据《太平寰宇记》,庆阳,因隋代庆州得名。

镇原县(Zhenyuan Xian)

位于东经107.2 ,北纬35.6 ,在甘肃省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邻。汉置临泾县,唐置原州,元为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用州名。

合水县(Heshui Xian)

位于东经108.0 ,北纬35.8 ,在甘肃省东北部,西临马莲河。唐置合水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合水县,因县东北的建水西流、南流至县北,岔河流合,故谓之合水。县因水得名。

华池县(Huachi Xian)

位于东经107.9 ,北纬36.4 ,在甘肃省东北部,邻接陕西省。1934年由庆阳、环县,合水等县析置。以华池水得名。

环县(Huan Xian)

位于东经107.3 ,北纬36.5 ,在甘肃省东北部,环江上游。五代周置环州,明改为环县。据《舆地广记》,环县以大河环曲而得名,大河也就是环江。一说,以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

宁县(Ning Xian)

位于东经107.9 ,北纬35.4 ,在甘肃省东北部,马莲河下游。西魏置宁州,以“抚宁戎狄”为名。1913年降宁州为宁县。

正宁县(Zhengning Xian)

位于东经108.4 ,北纬35.4 ,在甘肃省东北部,子午岭西麓。北魏置阳周县,隋改罗川县,唐改为真宁县,清改正宁县。据《太平寰宇记》,相传唐玄宗时曾于宁州发现二十七尊玉相,以为灵异,遂改宁州为真宁县。

9成县(Cheng Xian)

位于东经105.7 ,北纬33.7 ,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北岸,以陕西省为邻。元为成州,明改成县。成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礼县(Li Xian)

位于东经109.1 ,北纬34.2 ,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本为元代李店,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

康县(Kang Xian)

位于东经105.5 ,北纬33.4 ,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南岸。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永康县,1929年改名康县。取“安宁、康福”之意,以北周时之康州而得名。

武都县(Wadu Xian)

位于东经104.9 ,北纬33.4 ,在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上游,邻接四川省。汉为武都郡地,汉武都县在今成县。据《汉书·地理志》,天池大泽在县西。颜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西魏曰武州,元译阶州,1913年改为武都县,以汉武都郡命名。

文县(Wen Xian)

位于东经104.6 .北纬33.0 ,在甘肃省东南部,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流域,邻接四川省。汉置阴平道,北周设文州,明代改为文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两当县(Liangdang Xian)

位于东经106.2 ,北纬33. 9 ,在甘肃省南部,嘉陵江上游。汉故道县地。北魏置两当县,以县境两当水为名。

徽县(Hui Xian)

位于东经106.0 ,北纬33. 8 ,在甘肃省东部,邻接陕西省。汉置河池县,隋设河池郡,元改徽州,清改徽县。徽县,以元代的徽山驿为名。

宕昌县(DangchangXian)

位于东经104.3 ,北纬34. 0 ,在甘肃省东南部,岷江上游。1913年设西固县,1954年改宕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宕昌为北魏宕昌王号。

西和县(Xihe Xian)

位于东经105.2 ,北纬34.0 ,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10武威市(Wuwei Shi)

位于东经102.6 ,北纬37.9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上游。汉置姑臧县。故匈奴休屠王地,汉武帝以兵力所取,故云武威。明为凉州卫,清改武威县。1985年设市。

民勤县(Minqin Xian)

位于东经103.0 ,北纬38.6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下游。1928年置民勤县。因此地“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取人民勤劳之意。

古浪县(Gulang Xian)

位于东经102.8 ,北纬37.4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汉为苍松县地,明置古浪守御千户所,清雍正年间改为古浪县,因县境有古浪河为名。

天祝藏族自治县(Tianzhu Zang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2.8 ,北纬37.2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邻接青海省。1950年建立天祝自治区,1954年改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县。天祝,即取县境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命名。

11张掖市(Zhangye Shi)

位于东经100.4 ,北纬38.9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汉置张掖郡。据《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地处张国臂掖,故云张掖。隋置张掖县。1958年改为张掖市,1961年复改县,1985年改为市。

民乐县(Minle Xian)

位于东经100.8 ,北纬38.4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邻接青海省。1913年由张掖县析置东乐县,因在古乐州之东得名。1989年改民乐县。取民众安乐之义。

山丹县(Shandan Xian)

位于东经101.1 ,北纬38.8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黑河支流山丹河中游。焉支山,一名删丹山,亦曰删丹岭,汉因置山丹县。后删丹讹为山丹,有山丹河,出县南祁连山麓,即《禹贡》中的弱水。北魏改为山丹县。

临泽县(Linze Xian)

位于东经100.1 ,北纬39.1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游绿洲区,南邻青海省。汉置昭武县。晋避景帝讳改为临泽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古张掖河,流经峡口,入居延海,居延海亦谓之居延泽,因以临居延泽为名。

高台县(Gaotai Xian)

位于东经99.8 ,北纬39.3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下游。明景泰七年以甘州卫之高台站,置高台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置县。据《读史方舆纪要》:“高台者以其地稍高,控扼戎番之要冲也。《一统志》,因西有台子寺为名。高台在千户所二十里,有古台基,后人建寺其上。”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Sunan Yugu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99.6 ,北纬38.8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南部。1954年由酒泉、高台、张掖等县析置肃南裕固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县。县因方位在肃州南部,故名。

12玉门市(Yumen Shi)

位于东经97.5 ,北纬39.8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下游。汉置玉门县,因玉门关得名。1955年以石油矿区设市。1958年玉门县并入。

酒泉市(Jiuquan Shi)

位于东经98.4 ,北纬39.7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汉设禄福县,唐改酒泉县,以城东有泉,“泉味若酒”,故名。1985年设酒泉市。又据酒泉县泉湖公园内碑文记载:汉代霍去病战胜匈奴,当时皇帝赐酒,他把酒倒入泉中与壮士同饮,故名。另一说因“其水若酒”,故名。

敦煌市(Dunhuang Shi)

位于东经94.6 ,北纬40.1 ,在甘肃省西部边境。汉置敦煌县,宋改为沙州,元代称沙州路,清又改称敦煌县。据师古注引应劭说:“敦,大也,煌,盛也。”一说似为“都货罗(Tokhara)”的译音;所谓都货罗(吐火罗),即汉初居于敦煌祁连间的月氏族。1988年设市。

安西县(Anxi Xian)

位于东经95.7 ,北纬40.5 ,在甘肃省西部边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汉置冥安县。清设安西直隶州,取“安定西域”之义。1913年改为安西县。

金塔县(Jinta Xian)

位于东经98.8 ,北纬39.9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黑河下游。1913年由高台县析置,1956年鼎新县并入。金塔县,因金塔寺得名。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Aksay Kazak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94.2 ,北纬39.4 ,在甘肃省西部边缘,以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1954年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阿克塞,系哈萨克语,意为白石滩。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Subei Mongol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94.8 ,北纬39.5 ,在甘肃省西部,邻接青海省。1950年建立肃北自治区,1954年改肃北蒙古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因地处甘肃北部,故名。

13

合作市(Hezuo Shi)

位于东经102.9 ,北纬34.9 ,在甘肃省南部,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驻地。1996年改合作镇为合作市。“合作”一词系藏语音译,意为“首领”。

临潭县(Lintan Xian)

位于东经103.3 ,北纬34.7 ,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上游。唐置临潭县,相传县址临近水潭,故名。清设洮州厅,1913年复置临潭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有似临潭,因以为名。

卓尼县(Jone Xian)

位于东经103.5 ,北纬34.6 ,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北岸。1939年设卓尼设治局,1950年改置卓尼自治区,1955年改为卓尼县。卓尼,系藏语,意为松树。

舟曲县(Zhuoqu Xian)

位于东经104.3 ,北纬33.8 ,在甘肃省西南边境,邻接四川省。1955年由宕昌县、岷县析置舟曲县。境内有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因水为名。

迭部县(Ttwo Xian)

位于东经103.2 ,北纬34.0 ,在甘肃省南部边境,邻接四川省。1961年由舟曲、卓尼两县析置迭部县。因境内迭山得名。

玛曲县(Maqu Xian)

位于东经102.2 ,北纬34.0 ,在甘肃省南部边境,以四川省为邻。1955年设县,1961复置。玛曲,系藏语,意为黄河。因临黄河而得名。

碌曲县(Luqu Xian)

位于东经102.4 ,北纬34.6 ,在甘肃省西南部,与四川、青海省为邻。1955年由临潭县析置碌曲县。碌曲,系藏语,意为泉水河。

夏河县(Xiahe Xian)

位于东经102.4 ,北纬35.2 ,在甘肃省西南部,西邻青海省。1926年由临夏、临潭及青海省循化县析置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设夏河县。因大夏河得名。

14临夏市、县(Linxia Shi、Xian)

位于东经103.1 ,北纬35.6 ,在甘肃省西南部,邻接青海省。汉设枹罕县,明置河州,1913年改导河县,1928年改临夏县。因临近大夏河而得名。

康乐县(Kangle Xian)

位于东经103.6 ,北纬35.3 ,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中游。1933年由临洮县析置康乐设治局,1940年改为康乐县,取民康乐业之意。

永靖县(Yongjing Xian)

位于东经103.3 ,北纬35.9 ,在甘肃省西南部,邻接青海省。1929年由临夏县析置永靖县。永靖取“永远平靖”之意得名。

广河县(Guanghe Xian)

位于东经103.5 ,北纬35.4 ,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下游,1919年设宁定县,1953年改置广通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1956年改为广通县,1957年改广河县。广河县来源于广通河名。

和政县(Hezheng Xian)

位于东经103.3 ,北纬35.4 ,在甘肃省西南部,兰州市南。1929年由临洮、临夏两县析置和政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因北周武帝宣政年号得名,改宣政为和政,取义更为祥瑞。

东乡族自治县(Dongxiang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3.3 ,北纬35.6 ,在甘肃省西南部,北临黄河。1950年建东乡自治区。因地处河州之东而得名。1954年改为东乡族自治区,1955年改东乡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Jishishan Bao'anzu Dongxiangzu Sala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2.8 ,北纬35.7 ,在甘肃省西南边缘,西邻青海省。1980年以临夏县的部分地区析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县因境内积石山得名。

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甘肃在中国古代,位于西北边陲,所以当时的诗人写下了无数的诗词篇章。例如描写凉州的(现武威市)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写甘州(现张掖市)的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描写玉门的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阳关(现敦煌市西南)的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连当时不繁华的兰州,岑参也曾经有过描写,“古戌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这些美丽的诗词小学语文里就经常接触,所以给我们留下甘肃有一种独特的 历史 韵味。‘

2.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所以流传下来许多神秘的神话故事。庆阳市传周先祖“不窋”的曾孙,周老王圣人“ 陶”的长孙,周三圣“公刘”之长子名“庆节”,又因此地在山南水北,故在此地建的行宫因此叫做庆阳行宫。临夏在《禹贡》记载:“导河自积石,出龙门,而入于沧海”,谓 ”大禹导河之州”。传说伏羲,女娲,黄帝都出生天水秦安,岐伯出生在庆阳。当年大禹在现兰州九州台将天下分为九州。这些神话,带给了甘肃神秘的 历史 韵味。

3.甘肃的古地名保留的比较完整,不管经过多少年 历史 的冲刷,甘肃大部分地方还是采用古地名,哪怕有些地名被改过,但也是根据 历史 古籍而改,所以保留了很浓厚的 历史 韵味。

甘肃的 历史 韵味不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能够描述出来的, 历史 要经过时间的陈酿,才会变得更有味道。

甘肃如一把玉如意镶嵌在祖国西北大地,又如飞天的丝带翩翩起舞!甘肃地名大都形成于秦汉唐宋时期,是中原王朝振策宇内,经营西域、威慑羌藏的支柱!故而,甘肃地名大有来头!

【甘肃霸气地名谱:如一柄玉如意!】

1、玉门市: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2、敦煌市:取意“敦,大也。煌,盛也”。

3、金昌市:中国“镍都”,1981年建市,以金川和永昌县各取一字得名!

4、白银市:中国“银都”,因明朝设“白银厂”得名。

5、天水市:因“天河注水”传说得名。

6、武威市:汉武帝为奖励霍去病追击匈奴有功,便封他“武功军威”,将他受封的地方称为“武(功军)威”。

7、张掖市: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8、酒泉市: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9、庆阳市:因庆州城址位处马莲河上游与柔远河(又名东河)汇流以北,古人以水之北为阳,故名“庆阳”。

10、武都:曾设武州,武都山得名。

汉武帝收复河西,有了河西5市,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昌。其后2000年基本没变过。兰州本叫金城,也挺好听,更名兰州也行(皋兰山旁一绿洲之意),之外其余地名都是跟战争有关,或跟山川有关。

天水,天之水润泽一方,好地名,好地方!

甘肃的地名之所以很有意义,是因为甘肃省相比较内地而言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省份,在取名方面不受 历史 影响,比如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定西,这些地名都是汉朝时期的,而关中以东的地名受 历史 影响深远,往往和地理 历史 有关系,比如洛阳咸阳邯郸淄博都是战国以前的地名。

那是故意的,大汉征西域,恩威并重,同时输出价值观,每占一地,先取个好名字,用汉字的魅力感化他们。

因为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中华大地每个地方的地名都很有韵味

我身边的甘肃同事,如果有人问老家哪的?回答:陕甘宁边区的,很少有人直接说我是甘肃的,搞不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