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鱼身上有黑点儿凸起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一:跑点

通常多发生在刚进口的魟鱼身上,尤其是黑白魟鱼、金点魟鱼的身上。更特别明显出现此症状的鱼,会在原本的体盘斑点旁边出现类似的斑点或纹路,仿佛是点移位,多数是由于水质不良、瞬间水质波动过大导致。患有跑点病但未病发其他病症的魟鱼,只要改善水质,他们就可以渐渐恢复。

二:体表粘膜增生

此现象不止会发生在刚进口的个体身上,也会在饲养一段时间的个体身上发现。前者是因为个体长时间生活在包装袋里,鱼排放高浓度的氨氮,造成体表受到口丝虫等体虫感染,被感染的部分会因受到刺 激而去释放粘膜来保护自己。后者是因为缸中水长时间没有更换或过滤材料老化,清洗导致水中硝酸盐累计过多、PH急速下降,使得魟鱼身上出现粘膜或眼睛出现蒙眼。发生此病症时可用黄粉治疗,不过药量须减半慎用。

三:体盘边缘上翻、卷曲

常发生在刚进口、身体已达到极度虚弱的个体,是由于水质环境过度恶化造成其极度紧迫而产生,此时的魟鱼已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体盘边缘无力抓地、僵硬上翻甚至卷曲,所以这样的个体千万不能购买,因为有此症状的鱼存活性几乎很小很小了。

四:胃肠道、腮部细菌性感染

这是一个在魟鱼饲养上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在疾病判断上它也是较不容易判断的,但往往也是因为这样而忽略其重要性,导致延误治疗时间。一般只要正常的魟鱼,突然性食欲下降或是瞬间拒食,并伴随着体表粘膜增多、身体消瘦、不好动,都有可能是肠胃疾病或腮病的征兆。此时除了立即将可能成为菌床或带菌食物做处理外,并先放置药性温和具有广效性的抗菌药物来抑制,如果没有好转,可以再另行添加针对性强的专用药治疗。

五: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棉花病,会在体表伤口处滋生出棉花状物体,特别是在刚进口的魟鱼尾部毒刺等地方最常见。因为在捕捞过程中或运输过程中会弄破鱼刺,而通常渔民或鱼商又会在魟鱼尾部套上小管,避免其扎破袋子,这样会导致毒刺部位受到细菌感染。虽然症状轻微的可以在优质的水里慢慢恢复,但也有个体较虚弱的(刚进口、长时间运输的个体通常比较虚弱)感染其他疾病如烂尾、烂鳍等细菌性疾病。治疗时可以用镊子将表面白毛去除并添加抗菌药物,这类疾病一般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0
魟鱼又称魔鬼鱼,(真不知道祖先是怎么起名的)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
魟多半是吃底栖小型无脊椎或是滤食浮游动物,所以它们的牙齿变成平板铺石状,而不像鲨牙的三角形锐牙这么可怕。

魟鱼性情温和也没有攻击性,在海里如果看到魟,一点也不用惊慌,可以慢慢靠近仔细地观察。
魟鱼尾巴特别细长,尾巴上的毒棘清晰可见。
当然魟也有它寻求自卫的方法,在它们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必须要特别小心。
一旦不小心被它扫起来刺到,会引起红肿发烧,甚至丧命,所以渔民一旦捕获它们常先把它的尾巴剁掉。
魟鱼属于底栖鱼,平时只能看到它们的背面,而当你有幸见到它们的腹部,一定会被那张滑稽可爱的“小笑脸”逗乐!
品类:
皇冠黑白魟

皇冠黑白魟既然是黑白类的魟鱼,最基本的表现特徵当然就是底黑点白。这是黑白魟之所以得名最根本的特征。当然包括许多黑白魟都有乳黄或浅黄点的表现,但并不是有棕色或黄土色点的表现黑白魟不同于(马拉巴)金点魟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表现,是眼后背部的大主点呈321的三角形基础去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为早期养魟鱼的前辈们找纯黑白要找321点的表现。
黑白魟
水质:PH 5.5-7.2。水温:24-32℃。黑色的盘,体上点缀着白色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征。永不退流行的黑白双色系,造就黑白魟成为市场上超高人气的鱼种黑白魟身上白色圆点的大小、形状、排列、颜色,及表面的粗糙度,会因采集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当饲养过程中水质出现变化(水温、PH剧烈震汤、亚硝酸太高等)常会出现白点拖长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跑点”。这是水质劣化的警讯,应立即加强水质管理。虾、泥鳅、小鱼等饵料接受度高。
黑帝王魟
英文俗名:earl ray。PH值属于弱酸性,约为6.2-7.0,水温维持在22-28度。此鱼的基底色为浅黄色,而斑纹为黑色的圆形斑点,部分斑纹会呈不规则,部分斑点上会呈现8字纹。曾被称为88魟,曾创下魟鱼史上的高价位。
梅花魟鱼

梅花魟是魟鱼品种中最容易分辩的。喜欢弱酸性水,也很敏感,比较好动。它的花纹非常有特点,形状与梅花非常的相似,黑底吐暗碎花的是极品,花大则不值钱,越碎越小越多越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帝王老虎魟
又称为帝王魟或老虎魟。在淡水魟鱼中算是体形较大的种类。圆形体盘的正前端,有略向前突的尖形模样,与其他种类相比体盘较扁平。体表由不规则的条状及圆圈状之黑色或黄色花纹组合而成,勾画成一幅迷幻的图腾,十分美丽,突出的体色表现也使其成为广受欢迎且知名度极高的品种,而其黄、黑条纹的色彩搭配,犹如老虎 身上黄黑相间的皮毛,老虎魟(Tiger ray)之名由此而来。此种算是较文静的魟鱼种类。
豹魟
豹魟又称龟甲满天星、绿豆魟。属于大型的南美魟鱼,体健容易饲养,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豹魟变异种繁多,在纹路、点、棘刺等表现上有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很难具体描述其特征,比较容易识别的有:
1、体色多为黑、咖啡色系;
2、圆点较小且多而密,分布均匀;
3、体幅边缘成整圈的浅色细边。
金点魟
金点魟与黑白魟极为类似,和黑白魟最大的差异:
1、金点魟的体色较偏褐色;
2、而点多为金黄色,点比黑白多且乱;
3、体盘的正负两面外围有碎金点环绕,腹部有明显斑点;
4、皮肤表皮有明显疣状秃起物,为粗糙面,黑白则为绒质表皮。
巨型龟甲魟
背部呈现出蜂窝状的纹路魟鱼,是魟鱼之中最大型的品种,通常都在1公尺以上,最大者可超过1.5公尺。其全身呈灰褐色,并布满暗褐色的大龟甲形状,尾部短而胖,只要喂食虾,小鱼即可,因此饲养并不困难。而它们很容易经由以下共同性的特征而辨别出来:比较小的眼睛;尾长明显的比体盘的直径还短。
米白龟甲魟鱼
基本的体色是明显的白色的底色,成体身上的斑点颜色也比较淡,而体盘边缘的圆点较小,且有二、三列之多。鱼体的背部很粗糙,鱼体尾柄前半段的小型突刺比一般魟鱼较大而明显,是它们的特征之一。
珍珠魟
珍珠魟鱼在自然环境中多生活在河域中的底层。观赏价值高且价位合理的珍珠魟类,在魟鱼中算是较普及且爱好者接受度很高的一种。虽然同样名为珍珠魟,但由于产地的变异性、个体间的杂交及花纹的多样化,珍珠魟类个体,每只的花纹及颜色皆有着不同的表现。
选购技巧
1、健康的魟鱼
基本上,一尾健康的魟鱼是随时都会进食的。所以,在挑选时就要注意它们的体形略圆无伤口,体盘饱满平滑,无粘膜覆盖,尾部完整无断裂,胸、腰骨无浮出,体盘无红斑、血丝,边缘无伤口缺角破损,静止时平贴于缸底或缸壁,盘面无浮隆状紧紧吸附。鳃孔完整,呼吸匀称缓慢,频率规律,上呼吸膜薄舒张正常。
而由于每尾魟鱼都会因为长时间的运输而变得较虚弱,加上国外产地的不同水质条件,以及魟鱼本身属于软骨鱼,所以体内的渗透压调解机制是不同于一般硬骨鱼类的,再加上魟鱼体表并没有鱼鳞保护无鳞鱼类,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一旦水质变化太快,其渗透压调解机制就会发生状况。
2、魟鱼的进口
由于魟鱼的产地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所以进口的魟鱼大约以7月到12月的旱季(繁殖期因种类而有所不同)产量及价格会比较便宜一些。
基本上,在雨季的时期,由于魟鱼的捕获量比较少,且这时补获体盘通常较大,所以价格(运费)会高一些,反之,其价格就会便宜一些,所以,在选购魟鱼的时候也可以把这项因素考虑进去。(不过现在国内都可以繁殖了,以上情况只适合野生进口魟鱼)

3、入缸时的处理
魟鱼相当忌讳水质作大幅度的变化,所以当您新购买回来的魟鱼,在下缸前先将魟鱼连水放在小水盆中,并只留盖过魟鱼体表的水量(水盆容量要大过3倍此水量),使用空气帮浦用细管以及简易的调节阀,利用缸高过水盆采虹吸原理对水,并调整调节阀进水量,使之滴流到小水盆满,再抽出水盆水(别浪费水!再倒回缸里)到只留体表高度的水量再重新滴流,直到小魟鱼开始活跃游动就可以直接下缸了(大概需花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如此小心费时无非是希望魟鱼可以顺利的适应新环境的水质,降低新环境对魟鱼所造成的紧迫。其次,刚刚下缸的魟鱼是不能马上就开始喂食的。
这是因为魟鱼还处在紧迫及紧张状态的关系。必须要等魟鱼完全适应了鱼缸水质之后再进行喂食,通常在第两天以后就可以开始尝试性的喂食。
至于饵料,最好是多方面的尝试,只要是魟鱼可以接受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饲养方法
养魟的心理建设:
当决定饲养魟鱼的那一刻起,必须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其实魟鱼是十分好养的鱼只,绝不如外面所传魟鱼是难养的鱼类,养魟的专家们初入门时也遭遇过魟鱼死亡的心理阴影,然而经过饲养过程中不断失败的摸索,终于可以自豪的说他将开始不再养死魟鱼,原因无它,其实经过适当的了解后,会自然发现魟鱼的好养程度,但先决条件是你必须要有十足的恒心。
而所谓的心理建设即你必须要先接受所饲养的魟鱼将会死亡的心理准备,为什么如此说呢?那是因为魟鱼本身虽是强健的鱼种,但是消费者买回家时常常隔几天就莫名其妙的发现自己饲养的魟鱼盘缘内卷而亡(荷包蛋死法),或是明明在水族馆内就会吃,为什么一回到自家水槽中居然不吃不动,然后眼睁睁看它衰弱死亡,然后开始怀疑魟鱼是难养的鱼类,其实那是因为适水(对水)阶段的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别怀疑魟鱼选择法。
尚不如适水阶段的重要性,坊间所流传的魟鱼书籍皆大大的详尽描述选魟的要点与重要性,结果造成养鱼人士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选对健康的魟就一定能够养活,其实不然,个人认为这是严重的错误观念,选魟固然重要但倒不如适水(对水)阶段的关键性,亦即及便我们违反挑选魟鱼的原则仍然有可能将之养活,当然先决条件不能太差,这也是养魟高手喜欢享受的乐趣之一。
饲养环境的设立:
水槽的大小要视乎魟鱼体型而定,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人都认为魟鱼喜欢稳定的水质所以水槽越大越好,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是错误的,因为小型魟鱼或幼体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养常吃不到东西导致越来越虚弱,所以先用小缸来养可以帮助它们捕猎食物,藉此慢慢茁壮。
过滤器一定要比原本规格高才行,因为魟鱼喜欢干净的旧水,所以通常我们可以使用底部过滤来维持长时间的饲养。
水质、PH需维持在6.0~7.5,硝酸盐含量需维持在100-300mg/L间,而且必须是软水,水色为透明含氧量高的水。

光线、最好使用植物灯,并且灯管数不宜过多,照明时间为8--9小时,夜行性的魟鱼喜欢昏暗的灯光。

温度、摄氏26--32度是大多数品种可接受的范围,超过34度可能会有暴毙的情况发生,如果温度过低魟鱼的抵抗能力也会降低而容易生病。
不适合的混养鱼只:会咬魟(变态的龙鱼,阔嘴鲸等)、舔食魟鱼体表(异型鱼、飞凤等)、身体带有硬刺(铁甲武士类鲶鱼)或捕食后会有硬刺伤及魟鱼内脏的鱼(老鼠鱼等)皆不适合混养,还有底栖性安静的鱼只(恐龙类)易被魟鱼引发暴动,再来就是小型容易被魟捕食的灯科鱼等。
养魟的日常管理:

换水--养鱼久了就得换水,何时换?怎么换?换多少?相信大家多少已经有了概念,但魟鱼的换水可能您要特别注意了,它有好几”不换”,有那几不换呢?
1、下雨天不换--水源地或水厂水质最差。
2、洗白绵不换--硝化菌大量流失。
3、换滤材不换--硝化菌大量流失。
4、进新鱼不换--刚调好水不能随意变动。
5、换新缸不换--它的状态会比较不稳定。
6、没时间不换--短时间换变化太快。
7、吃东西不换--跟人吃饭后一样,不能马上洗澡!
rlyl
Author:细品龙鱼

Editor:rlyl
延伸阅读:

泰国玩家:如何大池饲养『白子皇冠黑白魟』!

豹纹魟(Reticulate whipray)
第2个回答  2020-11-01
身上有黑点,应该是是的得了黑点病。头变小,都是因为黑点病引起的。 黑点病又名小瓜虫病黑点病,这种病在养鱼时经常出现.什么季节都会出现的喔!! 春秋季节最易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注意,如果是金鱼这样的冷水性鱼,就不能升温,只能用药。由于昼夜的温差大,未添置恒温设备的鱼缸里的热带鱼最易得黑点病。,热带鱼得此病后,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黑点,然后长满全身,后期体表粘液增多,黑点成黑色囊肿泡状,似覆有一层黑膜。病鱼往往活动明显减少,浮于水面或群聚一隅,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要对付黑点病其实十分简单,除了可以采用水族店里有售的专治黑点病的药品之外,也可以采用经济、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按照本人的治疗经验,可用孔雀石绿使鱼缸的水呈微蓝即可,连续2天亦可杀死小瓜虫,1—2天后,水中的微蓝会自行消失。 也可以用1--2%的盐水浸泡鱼体10--20分钟,连用几天就会好了,也可以用专治黑点病的鱼药,如:白点净,效果显著。
第3个回答  2020-11-02
黑纱,成因比较复杂,很难根据一张图来判断,可以逐项排查,水源(TDS,PH这两个基础指标调到鱼友平均线以内),环境(图片里看是暗基调的,可以换明亮背景配合白色鼠沙,网购可以找到渐变背景板,选哪个浅蓝或者浅绿的,老鱼的话可以略过躲避和光照),水质(图中水面看着有浮沉,不确定是不是刚投喂的薄片,应该检查一下缸内的水流循环是否合理,建议用JBL素颗粒,莫斯特激素有点多),理论上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黑纱的产生,即从水质、环境上减少个体紧迫,从饲料上减少激素与沉淀;但对已经起纱,或确实遗传显现的现象,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死马当活马医。

另外不开口应该和黑纱无关,应该是水温或水质引起肠胃问题,本身七彩就被咱们洗成玻璃鱼了,越养越脆是没法避免的;长期玩的话,还是野彩比较合适,不过入手之前多看多问,避免被坑。
第4个回答  2022-06-21
查百度看是否是因为细菌的感染,可以喂一些抗生素。动物用的抗生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