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一个人有两个名字?

如题所述

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不过三国乱世,思想反动,冠而取字并不是一定遵循,曹冲、孙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汤。还有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名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9
古代人一个人有两个名字的原因如下:
1. “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通常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在家庭中,长辈会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孩子,表达亲近和关爱。
2. “字”则表示德行,是古代有身份的人在成年后进入社会时取的另一个名字。这个名称通常由尊长代取,象征着一个人的品性和修养。在社交场合,人们通常称对方的字,以示尊重。
3. “号”是又一种区分身份的称呼,常常由读书人或雅士自己取,比字更能表达恭敬之意。号在唐宋以后开始流行,读书人在正式场合称对方为“字”,而在非正式场合则称对方的号为表示亲切和尊重。
综上所述,古代人一个人有两个名字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身份和场合,表达尊重和亲近的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