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淞庆大学学习

如题所述

1935年8月,许淞庆投身中山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的学习,那时他深刻理解到“数学是科学之母”,在中国科学刚刚起步的时期,它的价值不亚于其他学科。以卓越学术声誉的中大数学系为背景,他选择走纯粹理论科学的道路。面对繁重的课程,许淞庆以刻苦勤奋的态度应对,常常深夜研读,成功地克服困难,学业成绩优异。


1938年底广州陷落,他随校迁移至云南澄江、粤北坪石、连县等地,继续他的学术之旅。1939年7月,他在澄江顺利完成理学士学业,深受数学天文系主任刘俊贤教授的赏识,得以留校担任助教,从此数学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2年,中山大学工学院需要数学教师,许淞庆从理学院调任,开始了他在工学院的教学生涯。他担任了多种工科课程,如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的微分方程,土木工程系的最小二乘方等,还独立开设了工程数学、高等微积分等课程。他对教学充满热情,严谨认真,甚至负责整个二年级微分方程课程五个班级的教学,每周授课时间超过十小时。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许淞庆的教学理念独特,他将西方先进科学与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以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为基础,于1944年和1946年分别撰写了《工程数学》和《微分方程讲义》两本教材,是我国早期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学教科书之一,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许淞庆,男,广东开平人。教授,数学家。1913 年出生。中山大学毕业。曾任中山大学数力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数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数学会理事长,全国高等院校理科教材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数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方面的研究有较高的造诣。其专著《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为我国这一领域颇有影响的代表作。其学术论文《分离式地下球壳结构计算》,系统地解决了结构计算的理论问题,在全国各地地下油库等工程设计中广泛推广应用.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