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

如题所述

1. 诉讼时效制度规定,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未行使权利,可能会丧失请求利益。
2. 诉讼时效期间可因法定事由而中断,导致已进行的时效期间无效,并重新计算。
3.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及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
4. 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包括:存在法定事由,如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这些事由发生于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
5. 中止时效的法定事由必须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如起诉或权利人主张权利。
6. 法定事由在任何阶段发生均产生中断效力,且中断次数不受限制。
7. 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之前经过的时效期间无效。
8. 不可抗力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时,不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10.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11.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及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
12.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