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既并,重根一横而断藤,载明一愤而刺李.

谁知道这典故的出处和它的意思?说下 谢了!

三韩既并,重根一愤而断藤,载明一愤而刺李 三韩既并 是指伊藤其实是反对日韩合并的,主张按半殖民地管理,保持韩国独立性。伊藤被杀后,阻力消除,合并派占了上风,很快就出台了日韩合并,朝鲜反而被吞并了。 重跟是指韩国的安重跟( 安重根,字应七,1879年9月2日生于黄海道海州邑,幼年学过汉学和武术。1895年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接触新学问。1905年从上海归国,在南浦设立敦义学校,培养人材,1907年,伊藤博文强迫韩国签订七款条约,强迫皇帝李熙退位,强行解散韩国军队,韩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亡命到俄罗斯远东滨海州,献身于朝鲜的义兵运动。 1908年,他以全齐德手下的大韩义军参谋中将兼特派独立独立队长以及俄领地区司令官的身分,率领一百多的部下,渡过图们江到朝鲜国内,与日军交战。 1909年正月,安重根与十一名同志断指示盟,献身于救国斗争。同年,他得知侵略韩国、强迫韩国签订失去主权的己巳条约的祸首、日本前首相、第一任日本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公爵将在满洲与俄罗斯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会谈,于是安重根也潜往哈尔滨,装扮成日本人,潜入火车站。 10月26日9时,伊藤博文乘坐的专列抵达哈尔滨火车站。同行的还有日本枢密院议长秘书官古谷久纲、宫内大臣秘书官森泰二郎、医师小山善、贵族院议员室田义文、南满铁道会社理事中村是公、田中清次郎、关东都督府参事官大内丑之助等数十人。专列抵达后,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走进车内,和伊藤博文进行了约25分钟的谈话,之后两人走出车厢,在站台上检阅俄国仪仗队。阅兵完毕之后,伊藤博文走向日本人欢迎队伍,此时身穿黑色大衣、头戴黑色鸭舌帽的安重根从欢迎人群中冲出来,举起手枪向伊藤博文射击。伊藤只来得及说了句“什么人?”就被打倒在地。安重根的手枪内有8发子弹,发射了7发。其中三发打中了伊藤(日本方面的法医检验报告说,第一发子弹从右上膊中央外面射入,进入右胸肋,水平穿通两肺,留在左肺叶中;第2发从右关节后面射入右胸肋,穿通胸腔,留在左肋上;第3发子弹从右上膊中央外面擦过,从上腹中央射入,留在腹肌中),另外四发分别打伤了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川上(右手腕击穿,身负重伤)、森泰二郎和田中清次郎。由于使用的是高杀伤力的开花子弹,伊藤当天10点即告不治。而安重根和被当场扑过来的沙俄宪兵逮捕。 ) 重跟段藤就是指刺杀伊藤博文这件事 。 载明一愤而刺李 是指安重根的战友李在明刺杀李完用(李完用(出生于1856年,逝世于1926年),韩国李氏朝鲜末年的政治家。字敬德,号一堂;出身京畿道。 李完用于西元1883年中举,并且于1887年前往美国从事海外勤务,被视为国际派的政治家;在西元1895年明成皇后被刺后,由于李完用与亲美派、亲俄派的李范晋、李学均与李允用企图发动政变,推翻亲日的金弘集政权而流亡美国大使馆,1896年李完用成功让高宗前往俄国使馆,瓦解亲日政权而备受亲美派与亲俄派的重视。之后出任外务大臣,后转任学务大臣;但是李完用由于与俄国驻韩公使不合而外放地方,1901年回到中央任职并转向亲美派。 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胜利,李完用也转而亲日,并且负责签署1905年的第二次日韩协约;1907年李完用在伊藤博文的支持之下出任总理,并且在海牙密使事件中要求高宗推位。1910年李完用以总理身份签署日韩合并条约。日韩并合后,李完用被大日本帝国封为伯爵,之后被封为侯爵。 不论是韩国或是朝鲜的主要论述,都将李完用视为亲日派与卖国贼;但是这样的论述目前也受到不少人的批评,以为李完用是为顾全大局而亲日。) 朋友你问的问题还真难,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筛选网页,希望能帮到你。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