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书·朱买臣传》来看《汉书》的叙事特点

如题所述

在叙事方面,《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追求情节的奇异,也不像《史记》那样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而是在平实细密的叙述中再现历史的风貌,班固特别善于以史家的目光洞察历史的发展,在叙事中准确地交代关乎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献资料。

因此,《汉书》的文章不像《史记》那样铺张渲染,但却自有一种典雅富赡、娓娓而谈的风格,比《史记》带有更多的学术性。例如贾谊在《史记》中和屈原同传,司马迁从怀才不遇的角度把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放在一起来写,在贾谊传中又收录了他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这样,贾谊在司马迁笔下就成了一个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贾谊传》就成了司马迁寄寓人生感慨的作品,又象一篇文学家的评传。

但在《汉书》中,则突出贾谊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特点,文中不录贾谊的辞赋而录其《治安策》,以表现贾谊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同时也使人从中了解汉初政治的特点。这就比《史记》的《贾谊传》更具历史文献的特色。

又如《史记》把董仲舒放在《儒林传》中,给他一个不太显眼的地位,而《汉书》则专门给他立传,关在传中全文收录了他的三篇对策,这样,就突出了董仲舒在汉代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同时也为研究汉代学术和董仲舒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一点上,班固比司马迁显然更具史家的见识。《汉书》的《扬雄传》也是一篇善于叙事、学术性很强的作品。

扩展资料

形成过程

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班固无罪开释,汉明帝赐给了班家一些钱财,帮助他们写下去。

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秩俸为六百石,后转迁为郎。当时兰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闻名,班固与弟班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此即“文人相轻”的典故。班固又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兵伐匈奴,班固随其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的铭文,即出自班固手笔。

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洛阳令种竞被班固的家奴醉骂,怀恨未忘。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种竞利用窦宪事败之机,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死在狱中,年六十一岁。此时所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八表完成,班昭便卒。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剩下的“天文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01
在叙事方面,
不像
那样追求情节的奇异,也不像
那样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而是在平实细密的叙述中再现历史的风貌,
特别善于以史家的目光洞察历史的发展,在叙事中准确地交代关乎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献资料。因此,
的文章不像
那样铺张渲染,但却自有一种典雅富赡、娓娓而谈的风格,比《史记》带有更多的学术性。例如贾谊在《史记》中和屈原同传,
从怀才不遇的角度把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放在一起来写,在贾谊传中又收录了他的

,这样,贾谊在
笔下就成了一个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
就成了
寄寓人生感慨的作品,又象一篇文学家的评传。但在
中,则突出贾谊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特点,文中不录贾谊的辞赋而录其
,以表现贾谊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同时也使人从中了解汉初政治的特点。这就比《史记》的
更具历史文献的特色。又如《史记》把
放在
中,给他一个不太显眼的地位,而《汉书》则专门给他立传,关在传中全文收录了他的三篇对策,这样,就突出了
在汉代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同时也为研究汉代学术和
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这一点上,
比司马迁显然更具史家的见识。《汉书》的《扬雄传》也是一篇善于叙事、学术性很强的作品。文中记载了扬雄一生的学术活动及文学创作,对其成就和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为了表现扬雄的学术及创作经历,文中收录了扬雄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之前,都要交代创作背景和动机。扬雄论赋一段,表现其创作思想的变化;《解嘲》和《解难》两篇作品,则交代扬雄的人生及艺术旨趣。由此使人看到扬雄一生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全文大部分内容是直录扬雄的自传,这是由于班固完全赞同扬雄的自我评价。传后的赞语,则主要强调两点:一是扬雄恬于势力,好古乐道,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的人生追求;二是扬雄生前寂寞,其文章不为人所重,身后必以文章成名。对这两点班固也未作直接评论,而是引述当时名人如刘歆、桓谭的看法,以增强说服力。全文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即扬雄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和不合于流俗的人格特征。这样的文章,即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性格,也带有很强的学术性。《汉书》之叙事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