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大人的“另一面”,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为什么?

如题所述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谷口雅春每个人期待自身的孩子优势比缺陷多,当孩子培养一个不好的习惯时,爸爸妈妈想马上让孩子改正。但是,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不良习惯非常容易,改正它却并不是一件简洁的事儿。

当孩子显现出一个缺陷时,大家常常会严格的指责孩子,规定孩子纠正。孩子不仅不听教导,反倒与爸爸妈妈唱反调,让爸爸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大家只看到表层的物品,并没有难忘的去剖析缘故。孩子的身上的缺陷,很可能是以爸爸妈妈的身上学到的。例如,我在家里,一直忘掉自身把物品放到了哪里,每一次都闹脾气。孩子慢慢地也形成了找不着物品,就闹脾气的问题。我逐渐细心的教育孩子,一起纠正大家的不良习惯。假如孩子的身上的缺陷是以爸爸妈妈那边学到的,请认真的纠正自身的不够。俗话说得好,以身作则,爸爸妈妈搞好了楷模,孩子当然缺陷会少许多。

在我国的家庭环境里,夫妇双方都较为委婉,不容易随意的赞扬另一方。实际上,人和人之间都要沟通交流,何况是夫妇。假如夫妻之间没了一切沟通交流,婚姻生活很有可能也就停止了。大家每个人并不是神,或多或少都是有那样或这样的缺陷。假如夫妻之间明白怎样赞扬另一方,另一半很可能会随便改正自身的缺点。当孩子见到爸妈中间相互之间赞扬,便会效仿爸爸妈妈,学好赞美别人。爸爸妈妈和孩子中间常常赞扬彼此之间,会提升孩子的自我肯定工作能力。一个打小就自我肯定工作能力强的人,长大后,也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

大家有时碰到事儿,内心会很急,尤其是夫妻之间建议不符合的情况下,老想说动另一方。有的夫妇性格互补,一个脾气慢、一个性子急,因此一般不容易争吵。可是有的夫妇,性情都较为狂躁,碰到分歧,谁也不妥协,非得争个“鱼死网破”!孩子在这些家庭环境里发展,也会学习培训爸爸妈妈心浮气躁的性情。当夫妇有分歧时,尽量不要在孩子眼前争执。由于孩子会从爸爸妈妈那边学得,碰到事儿便去争执的“本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7
这种说法其实是正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1个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表现不好的话,孩子就会跟着父母学习;而且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家长最好的镜子,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多学习一些好的东西,这样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变得更好。
第2个回答  2022-05-27
我觉得这种说法的话,他也是比较正确的,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是相互的
第3个回答  2022-05-27
是正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