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头蚴为什么会进入人体?该怎么预防?

近日,广东广州。20岁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近一年来,雯雯瘦了20斤,每次头痛发作脑袋像要“炸”开一样。直到医生从她颅内“擒住”一条长达27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报道后,真是大吃一惊,也了解到,原来裂头蚴一般是通过吃蛙、蛇、用蛙肉敷眼,以及喝生水等途径传播给人。这次报道的广东女孩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而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小时候喝生水这个不良习惯有关,实在是不可思议。据医学文献记载,裂头蚴属于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后呈白色,长可达60-100厘米。幼虫寄生于剑水蚤、蛙类、蛇,成虫后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将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脑和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小伙伴们知道,裂头蚴病对健康危害极大。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虫卵一并进入人体。

        既然裂头蚴绦虫是寄生虫,必然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当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一般来说,常会寄生在人的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等部位。裂头蚴经常会无规律移动,如果爬上了人的眼球,将会使人有奇痒或有虫爬等感觉,并可能会导致人的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等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出现角膜溃疡、玻璃体浑浊,以及并发白内障,使人导致失明等相关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我认为,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预防裂头蚴病尤为重要:一是要注意个人卫生,消除不良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及不喝生水;二是既要养成不吃半熟肉类或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的习惯,又要在烹调食物中,将肉类做熟再食用,以防误食裂头蚴虫卵;三是要将切生、熟肉的刀具和砧板分开保管使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四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保持规律作息,从而筑牢身体抵御病毒入侵的坚实屏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8

一、裂头蚴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和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下列5类:

  (一)眼裂头蚴病患者绝大多数曾采用蛙肉、蛇皮敷贴眼部,以土法医治眼病而感染。也有用蛙肉敷贴龋齿,裂头蚴穿破口腔黏膜经皮下组织移行至眼部,引起眼眶感染。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眼红肿,畏光,流泪,发痒,疼痛不明显,反复发作:若虫体侵入球后组织或眼前房,可有剧烈炎症,引起眼球凸出、球后蜂窝织炎、前房积脓、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多为单侧性,偶可双眼受累。病程数年至10余年,除非手术取出虫体或虫体自动爬出,始能炎症消退而痊愈。

  (二)皮下裂头蚴病本型多系局部皮肤有皮肤疮疖或伤口,贴敷生蛙肉或生食蛙、蛇而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和包块,大小不等,直径0.5~5cm,呈游走性,此起彼伏,圆形或条索状,中等硬度,与皮肤不粘连,可有瘙痒或虫爬感,原有病灶扩大溢脓,甚至有白色小虫体爬出j若并发感染可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皮下包块活检能发现虫体,经鉴定虫种即可确诊。好发部位为四肢、胸腹壁、乳房、外生殖器与颈部等处。

  (三) 口腔、面部裂头蚴病本型大多数是因采用生蛙肉敷贴龋齿而感染j患处黏膜红肿,触之有硬结节。有时面颊、耳后、颈部出现皮下结节或包块,大小不等,直径0.5~1.5cmj偶见包块溃破有虫体爬出。

  (四)内脏裂头蚴病本型少见:主要由生食蛙、蛇肉引起,亦可由生吞活蝌蚪导致。裂头蚴穿破肠壁侵入腹腔,寄生于肠系膜、肾周同组织等处,表现为肠穿孑L、腹膜炎或腹腔包块:常在剖腹探查时发现虫体。有时腹腔内虫体向上移行,穿过膈肌进入胸腔侵犯肺。偶可侵入尿道或膀胱,引起泌尿道症状。

  (五)脑裂头蚴病推测系由腹腔穿透膈肌,沿颈内动脉上行进入颅内,在脑组织内寄生造成病变:若虫体由脑部进入椎管内则引起椎管内裂头蚴病:常误诊为脑肿瘤、神经胶质细胞瘤。

二、曼氏裂头蚴病怎么预防

  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但成虫在人体感染并不多见,国外仅见于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在我国,成虫感染病例报道仅10多例,分布在上海、广东、台湾、四川和福建等省市。 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也有记录。在我国已有数例报告,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新疆、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感染者各民族均有。 人体感染的途径有两种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或误食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3类:

  1、局部贴生蛙肉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某些地区,民进传说蛙有清凉戒毒作用,因此常用生青肉敷贴伤口,包括眼、口、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2、生食或半生食蛙、蛇、鸡、或猪肉、马肉。民间有吞食或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吞食到的裂头蚴即穿过肠壁入腹腔。然后移行到其他部位。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有可能直接经皮侵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

三、裂头蚴感染

  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特别是在大腿或小腿的肌肉中寄居,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当受感染的蛙被蛇、鸟类或猪等兽类非正常宿主吞食后,裂头蚴不能在其肠中发育为成虫。而是穿出肠壁。移居到腹腔、肌肉或皮下等处继续生存。但不能发育为成虫,称为转续宿主。猫、犬等终宿主吞食了带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一蛙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逐渐在其肠内发育为成虫。一般在感染约3周后。终宿主粪便中开始出现虫卵。成虫在猫体内可存活3~5年。

  裂头蚴的生活史中需要2个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末宿主。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卵自生殖孔产出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适宜的温度下,经过3~5周发育(25~28℃约需15 d)即孵出椭圆形或近圆形、周身被有纤毛的钩球蚴(或称为钩毛蚴)。钩球蚴常在水中作无定向螺旋式游动。被剑水蚤吞食后。随后脱去纤毛。穿过肠壁人血腔。经3~1d的发育。长成原尾蚴。1个剑水蚤血腔里的原尾蚴数可达20~25个。原尾蚴长椭圆形。前端略凹。后端有小尾球。内仍含6个小钩。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后,失去小尾球,随着蝌蚪逐渐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为裂头蚴。 

  当人进食了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虫卵先是在人的肠壁上吸附,然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被确诊的裂头蚴病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医学文献记载,仅我国目前就已经发现上千例,此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绝大多数病例分布在中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病人多以年轻人居多,男女比例为3∶1,多有食蛙或蛇的经历。

  软组织感染

  孟氏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使之局部呈现炎症、肉芽肿、伴有虫爬瘙痒感、红肿热痛,尤其是阴唇、乳房、眼睑、胸腹等处为易发部位,可见到有如雀蛋、鸽蛋大小的移动肿块,手术切除的小肿块中可找到孟氏裂头蚴虫体。因此,凡生吞过小青蛙或者用青蛙肉生敷过伤口的人,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脑中寄生虫

  人大脑中会长寄生虫,裂头蚴和猪肉绦虫等寄生虫会以囊虫或卵的形态进入血管,从而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内生存,而这些寄生虫病,大多是由喝了不干净的水或吃了不熟的肉所致。

  每年有5000万人会感染寄生虫,并引发相关的脑病,这种脑病有可能是致命的,这种致命的脑病有可能使每年5万人因此而死亡!

四、裂头蚴介绍

  裂头蚴长带形,白色,从0.3~105.0 cm不等,伸缩能力很强。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略相似;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褶。后端多呈钝圆形。卵呈椭圆形。两端稍尖。(52~76)/znl×(31~44)”m,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1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曼氏迭宫绦虫虫体长60~100 cm.宽0.5~0.6 cm。头节细小(长1.0~1.5 nlm.宽0.4~0.8 mm),呈指状,其背、腹面各有1条纵行的吸槽。颈部细长,链体有节片约1000个。成节和孕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均具有发育成熟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各1套。肉眼即可见到每个节片中部凸起的子宫。睾丸呈小泡形,有320~540个,散 布在节片靠中部的实质中。卵巢分2叶,位于节片后部,自卵巢中央伸出短的输卵管,其末端膨大为卵膜后连接子宫。卵膜外有梅氏腺包绕。阴道为纵行的小管,其月牙形的外口位于雄性生殖孔之后。子宫位于节片中部,作3~4或多至7~8个螺旋状蜷曲,紧密重叠,基部宽而顶端窄小,略呈发髻状,子宫孔开口于阴道口之后。

第2个回答  2022-10-03

患者女,20岁,3年来一直因频繁头晕头痛、呕吐并伴有肢体麻木而到处求医,最近到广州的一次就医中发现裂头蚴感染阳性。

最后经过手术,医生从患者的颅内取出了一条长约27厘米的虫子,这种虫子学名叫“裂头蚴”。医生通过分析后发现可能与患者小时候经常喝生水有关,并且这虫子也有些年头了。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也会有这样或那样子的问题,比如虫子在人的脑袋里为什么能与人和平共处那么久?这又是什么虫子呢?这种虫子是怎么来的?会不会传染之类的问题接踵而至。

裂头蚴属于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后呈白色,长可达60~100厘米。

这种虫的生长过程非常的复杂,需要3个宿主,第一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蛙类、蛇、鸟,最终宿主则是猫、犬类。成虫后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

人体感染裂头蚴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进食一些含裂头蚴的未煮熟的食物或是饮用了喊剑水蚤的生水等,人也会将这些虫卵或幼虫带入到人的肠道中,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肾、肺)、脑、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裂头蚴病的症状有:皮下肿胀、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头痛、抽搐、肢体麻木等。

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寄生虫

1、生鱼片

爱吃淡水鱼生鱼片的朋友们注意了,吃淡水鱼生鱼片后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2、蛙类、蛇、鸟、鼠

特别是蛙类体内就含有大量的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人就会成为裂头蚴的转宿主,裂头蚴会在人体内发育成虫,从而穿破肠壁,进入人体的皮下、内脏、大脑等组织中,进而发生疾病。

3、生腌虾、蟹

对于生吃的这些食物都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在虾蟹的体内寄生着一种叫肺吸虫的寄生虫,肺吸虫顾名思义就是主要寄生在肺部,引起刺激性咳嗽,甚至咯血。

4、马蹄

北方人将马蹄称为荸荠,而我们南方人称之为马蹄,有报道称这些年来在马蹄这类水生植物中发现了姜片虫的身影。

而裂头蚴进入人体后并不一定会马上发病,它是有一定的潜伏期的,时间短的可以是6~10天,也可以是1~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此有很多报道称感染了裂头蚴病的患者可能与虫已经共存了10年、20年之后才被发现,这些都是属于很常见的事情。

不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能在体内存活这么久才发病,前段的一则报道称一个云南男子的脑袋里有10公分的刀片长达10年才发现。

这是真实存在的案例,这又如何解释呢?人体真的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医学书籍,因为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对于疾病的感受反应也有所不同。

如何预防寄生虫进入体内?

首先在烹饪食物时一定要将食物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避免生吃。

其次要做好生熟分开,避免污染。

不喝生水。

总结: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肾、肺)、脑、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想要避免感染裂头蚴,食物要煮熟才能食用,避免生吃食物,做到生熟要分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01

裂头蚴学名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成虫为白色,可生长到60~100厘米长,幼虫多寄生在剑水蚤、蛙类、蛇等动物身上,而成虫则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


裂头蚴成虫寄生人体的情况较少,在人体寄生的裂头蚴多为还在发育时期的中绦期裂头蚴。中绦期裂头蚴可导致人类患上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喝生水、食用未熟透的蛇肉、蛙肉是感染裂头蚴的主要方式。


医生提醒,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成虫)对人威胁不大,对人产生危害的主要是裂头蚴(青少年期)。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会四处流窜、破坏。

裂头蚴进入人体的方式常见有:

1、吃了含有裂头蚴的生或未熟的蛙、蛇、鸡或猪肉等;

2、外敷生蛙肉或生蛇肉;

3、喝了含剑水蚤(幼虫)的生水。

裂头蚴进入人脑,会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长大。不仅它代谢的产物会对大脑带来损害,更可怕的是,随着它不停游走,大脑会遭到不可修复的破坏。更麻烦的是,它在大脑里生长繁殖,成虫死亡后,幼虫继承繁衍生息。

预防寄生虫感染的要害:

改变不良习惯,远离疫水,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贴敷皮肤、伤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蝌蚪等动物,不生吞蛇胆,不饮用生水等是预防寄生虫的有效措施。



第4个回答  2022-09-28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