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辞职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现代社会换工作很正常,所谓换工作穷三个月,所以在换工作辞职前也要做好一些准备:

1.先想想我为何要辞职,因为薪水低?还是没有发展?要自我评估自己,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不足是什么。我需要什么?我想得到什么?为下一步的找工作做准备。

2.做好工作交接,站好最后一班岗。尽管可能对现在工作或工作环境有不满,但做好交接工作,不仅仅是工作,更体现你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要和人事了解清楚,自己的工资结算,保险,公积金等情况,避免断档,特别是社保里的医保断了超过一个月就要重新计算额度,这样会很不划算。

4.辞职前,最好要适当的接触或寻找新工作,除了减少收入空档期,更重要的去了解其它公司的状况,新工作的要求等,这样进入新的公司能更快的融入新团队。
5.我不建议也很不喜欢经常换工作的员工,不到万不得已或更好的工作,不要轻易离职。经常性的跳槽除了让人感觉不踏实,没耐心,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因为要了解团队,积累工作经验得靠时间来沉淀。
第2个回答  2022-10-02
工作做久了,难免出现厌烦、压抑情绪,想辞职又怕东怕西,不辞职却找不到工作激情,这对你个人和公司都不是好现象,需要从内心和行动上及时调整。
重新审视内心,这份工作真的与生活现状和需求不匹配吗?
题主的下不来决心,说明对该份工作还有一定的期望,还可以满足现状自己的需求,而且你的能力符合工作岗位要求。

但是,辞职想法时不时在心头挠下确实很烦人。这时你得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辞职穷半年”,经济条件允许吗?冲动辞职会造成现金断流,你得动用小金库储备来度过一段时间。

2、现在工作中那些方面不满意?自己主观问题造成的,即使跳槽也难以解决。公司作业环境、发展前景、团队等问题,可以跟领导沟通协调。

3、你的能力和资源储备好了吗?跳槽要有目的和意义,在平行水平跳来跳去对职业发展并没有太多帮助,跳就跳到更高职位更大平台。

4、破釜沉舟还是骑驴找马?这是关系到平稳度过空档期的关键,机遇面前当果断抓住,辞职面前也得谨慎稳妥。头脑一热就爽快裸辞,那是小孩子才玩儿的,成年人得权衡利弊。

多渠道尝试调整工作状态,最后再选择辞职。
一旦对工作产生内心的排斥,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质量。与其煎熬着浪费公司资源,还耽误个人青春,不如马上行动起来改变现状,否则越纠结越难挣脱这种烦恼。

结合题主对现有工作还有点不舍,以及生活还需要持续收入来源,在这个前提下,我的建议分三步。

1、第一步:做自我调整。

工作不在状态,领导也会看在眼里。

既然不是能力问题,跟领导请假休息调整下,应该也不会遭到拒绝。

利用假期缓和紧绷的工作压力,放空思想尽情享受生活,可以远游也可以宅在家睡几天,总之是将身心彻底休整。

2、第二步:提申请调岗。

调岗为在职场也是普遍现象, 在现有岗位遇到瓶颈换个环境或许就能解决问题。

岗位之间要有紧密关联性,比如从销售岗位调到销售职能类岗位,比较容易过渡和胜任。如果是被调整到不着边的新岗位,还不如辞职来的痛快。

3、第三部:找机会跳槽。

当以上两步都尝试过后,仍然无法解决你的困境,再决定跳槽吧。

需要提醒你:不要仅仅因为逃离现状环境而随意跳槽,要充分考虑之前问题根结在哪,考虑家庭、生活的协调,选择一份至少从明面上可以得到改善的工作。
第3个回答  2022-10-02
中也透露着些许迷茫。
一张名为“不同年龄层员工离职原因”的图片总结了不同时代的人对离职的态度,即:
60后:什么是离职;
70后:为什么要离职;
80后:别的公司收入更高,我就离职;
90后:领导骂我,我就离职;
95后:感觉不爽,我就离职;
00后:领导不听话,我就离职。

虽然多少有点搞笑,但是也有些许道理的,让很多管理人员不得不深思。
每个在职场的人,完全没有离职的念头是不可能的,就像在婚姻“坟墓”中的夫妻一样,会有无数次要离婚的想法蹦出来。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有想离职的想法,是再正常不过了,就像孟子说的食色性也,职场也应该有来留离也。
但是,当我们有了离职的想法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无形中被困扰,比如不知道是否真实?不知道是否该离职?或者该如何调整?……严重的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如果,我们真的有了离职的想法的时候,有哪些是我们可以或者应该去做的事情呢?
1. 事出有因,当人有某些想法的时候,肯定是受到了一些刺激及影响,比如被主管训斥、看到同级的同事升迁及加薪高过你、对职业发展产生怀疑等等,找出这些原因,再对症下药。
翁清雄,陈银龄,席酉民等研究提出,员工的离职决策可分为冲击型、计划型、冲动型、诱发型、忠诚型和谨慎型,职业成长受限是引发员工离职的重要前因;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在工作中追求的不仅包括职业目标的实现,还非常关注自身的生活目标和在组织中的情感目标实现。
不管什么类型及什么原因,最重要的是找出根源。
2. 给你想离职的想法打分,如果离开是10分,不离开是1分,那么你此刻想离开的想法是几分?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继续打分,连续几次后再算出个平均分,就可以等到你这段时间的一个稳定的离职想法的分数,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表1:离职想法评分表

3. 将你想离开的想法写下来,过几天再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实际?可行性如何?如果不离开会如何?如果离开了又会如何?各种情况可行的日期是什么时候?
4. 采用 SWOT 分析离开及留下的各项情况,比如如果离开了自己有什么优势可以找到更好的机会?自己在哪些方面会有麻烦或需要面临的困难?
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优势(strength)W:劣势(weakness)O:机会(opportunity) T:威胁(threat)

5. 可以进行适当的离职模拟,比如想转换到其它公司的,可以留意相关的招聘广告,并且及时投递,看反响情况?参加面试等等。或者在心中预演如果某天你离职了,你接下来的每一个举动或结果会如何?可以采用温和及极端两种情境预演。
6. 也可以给自己适当放个长假,一方面建议你对公司、对岗位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也是考验你主管及你自己对你的岗位空缺的压力值测试。每个岗位人员按正常来说,不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是,那就是相当危险。而通过长假,一方面你可以放松心情,另外一方面换个环境可以让你有更好的心情来思考及看待离职的问题。

7. 不妨告诉你的家人,也许他们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或支持,因为家人是对你最重要的人,你的离职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影响。他们的反应也可以让你及时反省或者调整自己的想法及举动。
8. 最后实在是极其困扰,直接告诉你的上司,为何要告诉你的上司呢?一方面你的离开对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另外一方面也是检验你上司对你有离开想法的态度,这些信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最后招数。
当然有人可能不想告诉上司真正的离职原因,或者不敢当面和上司说,可以通过迂回委婉或者第三方的方式沟通
第4个回答  2022-10-02
现在的职场人,首先是债台高筑的中年人,各种房贷/车贷,信用卡开支,应酬开支,感觉收入里的每一分钱都需要精打细算。
想想都觉得头疼脑烈,辞职书,估计刚刚打印完,温温热的时候,就要撕了往肚子里咽。
然后是月光族的年轻人,恋爱开销,玩乐开销,各种大手大脚,仿佛只有发工资的那一周是开心的。
其他时间,都是在等待着工资的降临,说起打辞职信,写上第一句的时候,就开始默默含泪回车删除了。
所以在现实面前,在物质面前,我们就如显微镜下的蚂蚁,每个毛孔都清晰可见,无处遁形,也无地可去。
刚提出离职的路过

20年11月我初步有了辞职的念头,业务量爆炸,只有我一人多岗,加班严重,且全公司工资最低。但是这个原因是可以解决的,我向公司提涨薪。

到了12月,公司答应从1月开始涨200。

我不满意,但是我没有立刻辞职,因为公司面临很大的问题,新手是无法解决。我把这个问题解决后已经一月了。

我开始问自己,我在这里继续做下能获得什么,一年后我会是怎么样的,在这里还有没有值得让我天天心情爆炸,加班多,工资低的情况下还愿意当小黄牛?

答案是我能获得一份保障生活的薪水,一年后我不会有任何改变。对我的职业发展不会有任何帮助。(我曾提出过转岗,鉴于用人和培养成本被婉拒)

如果去哪都是差不多的薪水,那我可以选择换岗位横向拓宽自己,或者辞职后报网课深造。

因此我的辞职念头变得非常强烈,已经影响我日常上班的心情。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很难再压下去的,尽快辞了做自己规划好的事。

至于要不要裸辞我也纠结了很久。大家都会说裸辞的不好,这个见仁见智。

其实对我来说最大的恐惧是职业空窗期。但是我明白,经过这份工作的摧残,我需要一段时间回复,也需要一段时间深造,我的钱包允许我裸辞,我的家人也支持我,而我缺乏的只是克服恐惧本身的勇气。

题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先搞清楚想离职的原因,再选择骑驴找马还是裸辞。
第5个回答  2022-10-02
1. 事出有因,当人有某些想法的时候,肯定是受到了一些刺激及影响,比如被主管训斥、看到同级的同事升迁及加薪高过你、对职业发展产生怀疑等等,找出这些原因,再对症下药。
翁清雄,陈银龄,席酉民等研究提出,员工的离职决策可分为冲击型、计划型、冲动型、诱发型、忠诚型和谨慎型,职业成长受限是引发员工离职的重要前因;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在工作中追求的不仅包括职业目标的实现,还非常关注自身的生活目标和在组织中的情感目标实现。
不管什么类型及什么原因,最重要的是找出根源。
2. 给你想离职的想法打分,如果离开是10分,不离开是1分,那么你此刻想离开的想法是几分?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继续打分,连续几次后再算出个平均分,就可以等到你这段时间的一个稳定的离职想法的分数,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表1:离职想法评分表

3. 将你想离开的想法写下来,过几天再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实际?可行性如何?如果不离开会如何?如果离开了又会如何?各种情况可行的日期是什么时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