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饮酒习俗里深藏着哪些寓意?

如题所述

重阳节饮菊花酒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古人把菊花酒称之为“不老方”,《太清记》中就记述了一种“不老方”谓:“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饮菊花酒的习俗,其实与节气养生保健有关。菊是重阳节期的应时花草,所谓“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在《本草纲目》中则有更具体的记载:“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
重阳节饮菊花酒起源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重阳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而在我国传统中数字“九”为阳数,两“九”相重而得名“重阳”。最早关于重阳节的记载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在《远游》中写的“集重阳入帝宫兮”,表明当时的楚国王室中已经有了关于重阳的习俗。
到了汉代,九月九庆祝重阳节的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固定了下来,经过魏晋南北朝之后,在唐代重阳节已经被官方定义为节日,而且文武百官可“带薪休息”,直至宋朝重阳节发展至顶峰,当时官方规定重阳节这一天皇帝需要出宫游乐,而在明朝时期这一天皇帝需要亲自去万岁山登高揽胜以庆祝重阳节,由此可见重阳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第一件事:登高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重阳佳节登高望远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所以重阳节在古时候又叫“登高节”。关于重阳节登高起源的说法有四种说法:
其一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山岳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久而久之在九月九这一天便形成了“登高祈福”的习俗,而且在西汉的《长安志》中,已经有了关于重阳节京城的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

其二是按照大自然的节气来讲,由于重阳节过后天气逐渐转向寒凉,大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所以就有了在重阳节“辞青”的说法;

其三是按照对天象的崇拜,古人认为九月九当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争相登高去往“清气”聚集的地方,以便畅享“清气”;

其四是重阳节登高避灾的神话传说,相传东汉时期在九月九这一天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家尽量去往高的地方可保平安。

虽然关于登高的说法众多,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表达了人们期盼身体健康、家人平安、延年益寿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登高并没有对地方做出特别规定,可以是高山、高楼,也可以是高台。重阳佳节正值深秋,不妨家人一起上山登高,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感受这秋季的美景,一举两得。
第二件事:饮菊花酒
在古时候,道教认为服用草木类的药物可以延年益寿,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小说中也出现了服用菊花升仙长寿的故事,因此,具有明目醒脑作用的菊花便成了古人青睐的长寿佳品,所以重阳节古人便会用菊花泡酒喝,寓意健康长寿、祛灾祈福。重阳节将至,记得为家人备上一碗菊花酒。
第三件事:享宴祈寿
在民间老百姓的观念中“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寓意长长久久、长寿安康,所以在古时九月九重阳节当天,会举办大型的饮宴活动,来寄托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直至今日还有不少地方有摆敬老人宴、饮宴祈寿的风俗习惯。
第四件事:吃重阳糕
古时候,每到农历九月九天亮时,大人便将片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还念叨着祝子女百事俱高,其中的片糕就是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被称为菊糕、花糕、五色糕,制作方法没有特别规定,比较随意,不过一些讲究的重阳糕要制成像宝塔一样的九层糕,顶部还做出2只小羊,以符合重阳(阳)之义,甚至更讲究的重阳糕还会插上小红纸旗,再点上蜡烛,以代表“登高”之义。如今,重阳糕仍没有固定的品种,通常在重阳节这一天吃的糕点都可以称为重阳糕。
第五件事:祭祖
根据史料记载,由于九月基本已经完成秋收,九月九又被人们认为是“吉日”,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天、祭祖的活动以感谢慷慨的恩赐。随着时间的发展,经过唐朝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糅合定型,祭祖作为重阳节的主体部分被传承下来,具有深刻意义。
第六件: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植物果实,味道浓郁,有醒脑、驱虫、消积食等作用,古人认为重阳节登高的时候,佩上茱萸有驱虫辟邪的作用,这与端午喝雄黄酒、佩菖蒲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古人认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将天然药草茱萸佩在身上,还可以调整体魄,使身体逐渐适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能顺利过深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4

重阳节的起源:在重阳节的起源上,据说九月九日是太阳的第九天,月亮的第九天是重阳节,所以叫“重阳节”。同时,两个9是两个阳数的组合,所以叫重阳。
九九重阳节时长时长,声调一致,故在重阳节这天有饮酒宴请、祈求长寿的习俗。据说重阳节起源于古代。据说重阳节是元帝得道的时候。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有好收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重阳节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火的仪式。


《西京杂记》中有重阳节传统的记载。9月9日,戴着山茱萸,吃着鱼饵(即阜阳蛋糕),喝着菊花酒,让人长寿。”因此,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王维在他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让重阳节登高、饮酒、插茱萸这一习俗千百年来为众人很铭记。
据梁代吴均(续齐揩记)一书记载,东汉时,河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后来有一个名叫桓景的人,他历经艰险进入山中,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今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再次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应对办法,那天你只要领着乡亲们登上高山,让大家头上插满茱萸,一起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于是桓景回乡以后,遍告乡亲。



到了九月九日那天,瘟魔来到了山前,因为菊花酒的酒气剌鼻、茱萸的异香剌心,所以瘟魔难以靠近。最后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当天晚上,人们就安全的返回家园,从此以后,重阳节这一天就有了登高、饮酒、插茱萸的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