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米·伊林。

《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

历史:

此书由米·伊林始创作于1927年,两年后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学尚不发达的中国几乎同一时间就出现三个不同的译本,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文化呈现出奇特的繁荣景象,“五四”以来知识精英们所提倡的“科学”也开始进入市民阶层的眼界。按照王春秋的说法,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约30年间,这本小册子在中国大陆的广为传播,是历史潮流使然。“1931年,陶行知先生首倡“科学下嫁”,要求把科学下嫁给工农大众。

作者简介:

一位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2

《十万个为什么》是前苏联作家米·伊林。

他酷爱读书、喜欢研究大自然和科学实验。作为一套科普性读物,其中的“十万”并非真的指有十万个问题,而是虚指为“许多”的问题。这本书以屋内历险记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科学问题,其内容风格将文艺与科学相结合,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作品意义

对于成长中的孩童而言,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和想法都会随时出现。所以说,对于他们的科普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若运用正确的科普启蒙方法,将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不仅仅能够促进其智力发展,而且还能够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对科学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向往,对其之后的发展产生无限潜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