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益

如题所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也是目前我校教育教学的头等大事,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开放”为阶梯,以“构建亲情课堂”为催化剂,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为保障,才能真正抓得住学生,吸引学生,成为一种磁性课堂,才能“真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的许多课粗看上去很活泼,很生动,但课堂表面的繁荣背后往往是实质深处的萧条。这就是摆在我们许多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有效教学”的理念。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广泛地关注。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或是无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我想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真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真实、有效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一方面,“真实”是一切新课程实践的基础。要想搞好新课程改革,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又必须以“真实”为基石。
一、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对话是人与知识、情感、思想联系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多次与课本交流对话,学生入本悟情、体情、生情、创情,实现与课本、教师、生生间的情感交融,提升情趣,这样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学生与课本对话。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各种课本之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接近课本,走进课本,与课本进行广泛地对话交流。例如:语文品读《将进酒》,教师提醒学生结合李白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征来把握诗的意境,那么学生就会在驰骋的诗歌想像中与李白一起抛洒内心的郁闷和飘逸;鉴赏《兵车行》时,学生依照原先的方法已然可以领悟杜甫凝重苍凉的忧思。此时传统意义上的解释、记忆方法要摒弃,学生面对课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释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主体,在理解的时候,则有两个意识,两个主体”,这样才能进行平等地对话。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真正地提高学习素养。
2、师生对话。凡教学,都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也不例外,它依然强调师的主导和生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促进。我们早已明确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授者,但我们现在不少教师依然独霸课堂舞台仍旧是课堂的主宰,填鸭式教学依然充斥于课堂。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谁统治谁,谁主宰谁,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有时候充当“红娘”,有时候扮演听众,有时候变成导演等。角色的变化就是为了制造情境,创设情景,鼓励交流碰撞;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指导牵引,把科学殿堂的绝色佳境推荐给学生;时常也被学生提醒感动。学生的角色亦然。
3、生生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教学中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然而这种对话方式正是动态思想,动态教学的最佳体现。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么我们同时获得了两种思想。”教师要适当的时候调节其火候就可以了。
4、学生的自我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是一个优秀学生所必备的品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性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课本、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自己心灵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口头的、书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学会创造思维,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追问中得到人格的升华,这才算是学以致用。
二、真实的课堂应有真实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但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
因此,我们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冲动之中。(2) 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有学生有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引导。
三、真实的课堂上应多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
上半年,中呼市听了一节精心设计的示范课。课前教师分发了学案,当我阅读学案时,感觉到课堂设计新颖、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只要教师稍加点拨,便能把课上好。上课时,只见老师笑容满面、声情并茂,开始学生确实被吸引住了。课堂依然在延续,教师严格操作教案上事先设计好的步骤,站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可能是担心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有些问题就自问自答了。此时,我往学生当中看去,发现学生那股新鲜劲已经过了,课堂气氛也沉闷了许多。学生们有的看窗外,有的在下面相互议论着什么,有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突然,下课铃声响了,我从教师的脸上看到了沮丧。 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吗?我沉思了很久,心里在想:课堂教学活动,是谁服务谁?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吗?还是老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跟上学生思维呢?其实我们老师都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应该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课堂上,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老师的行为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要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体验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该导向时导向,该启发时启发,该设疑时设疑,该鼓励时鼓励,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学势”而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课堂上不能只注自己是怎样教的,更要关注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从中去发现学生好的想法和错误想法,及时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开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梯。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实行开放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高效。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 用活教材
中学教材是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的重组或增删。
2. 激活思维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实现其开放性的意义最大,难度也最大。教师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一关键性问题,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是封闭,实为开放”。
(1).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根据教材、学情、教情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质疑式、情境式、问题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激活状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求新知。另外,在教学中还应视具体情况选择现代教学手段,既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应忽视传统教学中有用的方法。
(2).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预先设计好开放性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在思维的向度上应是多元的,答案也应是多元不唯一的。开放式教学,就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绝对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3).课堂练习要有开放性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教学训练内容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质疑解惑的内容编成判断题、筛选题、阐述题和概括题;这样开放性的训练,学生定会主动、用心、快乐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 课外延伸
使教学贴近日常生活,把生活纳入学科教学。要积极向课外延伸拓展,争取学习时间、空间上的最大范围,实现学习时空的开放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②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课内外课程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③ 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
4、优化考评
开放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建议,要避免简单化的肯定或否定,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要给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敢想敢说的胆量,又有利于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对其进行全面准确而又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评价,应改革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方式,建立开放式的、面向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机制。努力构建亲情课堂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催化剂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充分运用教师的情感,精设教学过程,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虽然要构建这样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是有一点我们是有条件的,也是应该做得到的,那就是让我们教师的脸上多一点微笑,多一点温和,课堂多洒下一点灿烂的阳光。新课标下的老师,如果还是板起脸孔,视教参为圣旨,把教学建立在功利的目标上,去替学生慢嚼细咽,生怕漏过任何一个考点,这样,课堂会因此而变得僵化机械,冷冰冰地毫无生气可言,这样的课首先是没有多少学生会欢迎。
对学生的爱要铭刻在心里,但更要从你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慈祥的教态,是建立吸引力磁场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尽量不带不良情绪去上课,让自己上得幽默一点,风趣一点,知识性强一点,构建起富有亲和力的亲情课堂。老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虽然你的知识有所欠缺,你的文化底蕴还不深厚,你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但学生愿意聆听,能热情地与你沟通,主动的进入你给创设的气氛去思考,去解读课本,能带领他们进入轻松活泼课堂,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教育,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亲近学生,容纳学生,包括他们偶尔地犯错,尊重他们的话语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公开课,不应该上成做秀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让自己尽量洒脱些,风趣些,轻松些,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邻里趣事来穿插点缀课堂,有时还会更改原来的教学计划,但只要你有足够的课堂驾驭能力,能放得开,有能收得回来,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学习,提高他们的素养,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检验你的教学是否成功,有两条是最实际的:学生是否喜欢你的课,教学成绩好不好,两样都好,又何必在乎那死板的条条框框呢?新课标告诉我们,老师作为驾驭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要缩手缩脚,要想办法让课堂活跃点。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因为追求课堂的风趣变成天南海北、不着边际的“侃大山”,甚至为取悦学生而“大放羊”。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要把课上得有磁性,有吸引力,把新课标落到实处,首先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点文化沉淀,首先提高老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和加深自己的人文底蕴,而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只会用以追求“机械得分”技巧为高超的“教书匠”。很难想见一个仅靠几本教参和辅导资料、词贫味乏的老师能将课上得很生动。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老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上学生会是如沐春风。课堂教学的效果会不好吗?
不管你是教育专家还是一线的教师,也不管你把课程理论诠释得多么精透或者多么通俗,但我们必须形成共识:那就是课堂必须富有磁性,抓得住学生,吸引学生,然后才能谈得上真正有效。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开放”为阶梯,以“构建亲情课堂”为催化剂,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为保障,才能成为一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磁性课堂,才能“真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成绩和知识增长的课堂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有效课堂教学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让课堂教学有效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有效?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备好课。
课前,认真读教材和教师用书,找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遇到疑难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解决,或者同伴相互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理清教路。此外,还要把课本的习题都做一遍,以防措手不及。为了提高备课水平,很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并写好备课记录,以备下次研究和上级检查。
(二)、 写好实用教案。
要上好一节课,定好目标,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非常重要,这就必须写好实用教案。为了在课堂上能自如的掌握学生和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写好详细的教案。有必要时,在教本上加以圈点、圈注。在教案上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练习题、作业题都安排好。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要注意突出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三)、向45分钟要质量。
有效课堂体现在:“三动”、“三实”。“三动”即:主动、互动、生动。“三实”即:真实、扎实、朴实。要做到这两个“三”教师并不是照着教案走就可以了,教师要根据实际积极的引导组织教学,并学会随机应变。教学过程的主要过程一般是这样的:情境引入或复习引入或问题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练习~总结评价。情境引入或复习引入或问题引入:可以是故事引入或具体情境或设立悬念引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在这里,老师只能做学生的指路人或引路人,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主动、互动,师生的互动,把课上生动。展示评价:评价要真实准确,给予恰当的表扬和中肯的指错,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反馈练习:练习题要讲究具体、典型、有代表性具有阶梯型,既要有保底练习又要有拓展练习,这样才能照顾全面,让好、中、差生都能吃饱,才有学习的劲头。总结评价:做一个全课的总结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产生改进的冲动,从而更喜欢学习。
(四)、科学布置作业。
适当的给学生布置点作业,并不与“减负”相抵触。作业有两种,一种是老师要批改的作业,另一种是家庭作业,老师要有布置有检查。两种作业都要适量,而且每天都不能少,这样给予学生科学的压力,才能使学生不断进取。老师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仔细,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还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开展。
(五)、不断地反思。
要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要做到每课都有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教法、学法是否得当;作业、练习题的布置是否合理;学生学得怎么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需要怎样进行改进,为什么?还要把反思记录清楚,方便对比再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使课堂增效。
(六)、进行校本研究。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胜任一名教师的工作。听课、评课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主动的参加听课、评课,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改正自己的不足。要求自己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还要争取走出去,到外地去听课学习,获取更新的东西,吸取更好的营养。参加业务学习、专业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校本研究也很重要。教师要认认真真学习,仔仔细细地记录,以便自己积累知识和经验。校际交流又是取长补短的好机会。还有就是自学,博览群书,上网学习,要注意做好个人笔记,把有用的东西都摘录下来,以备后用。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的基本情况
(一)、指导思想
1、教材观发生变化,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理解课程标准,真正以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
3、课堂从教堂向学堂转变,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4、利用现代技术使课堂从一元转向多元化,逐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5、师与生的关系正得到改善,课堂逐步呈现出融洽、民主、和谐的氛围。
6、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设计者,备课中注意关注教学设计,
教师的设计能力也得到提高。
7、课后注意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课前准备:
1、注意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同时要挖掘知识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教育价值。
2、注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正确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智能。
3、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研究学习间,学科内学段的纵向联系。
4、注意对学生学习实际的了解,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加强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的困难点,除了有感性认识外还要加理性认识。
5、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从“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制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6、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教学策略”的研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7、注意设问的有效性,从难度、坡度、针对性、启发性、明确性、开放性
等方面注意。
8、深入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
9、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体现因材施教。
10、体现整体思考,注意将一学期的内容综合考虑,已学的内容、现学的内
容、将来学的内容很好地融入。
(三)、课堂教学:
1、注意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思维层面的对话。
2、根据内容选择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考虑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要经常性应用。
3、注意发挥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很好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
5、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以弥补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四)、作业与评价
1、注意作业和学习的内容不能有脱节,层次性和容量也要注意,注意对于学科整体性的思考。
2、很好利用作业的结果,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善服务。
3、控制训练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4、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得随意拔高要求,同时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