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对筹资风险和筹资决策的控制

如题所述

 筹资控制的目标是:筹资活动发生前的审批,筹资业务的合法性,利息和股利计提和支付的适当性,股东权益记录的合规性。
  (一)岗位的分工与授权批准
  1.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决策。
  (2)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与订立。
  (3)与筹资有关的各种款项偿付的审批与执行。
  (4)筹资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2.企业应当对筹资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企业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和相应的偿债能力。
  (二)筹资决策控制
  企业应当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做出充分估计。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和投资人报酬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利率过高而导致筹资成本费用过高。
  借入银行借款时,应当重点关注利率风险、筹资成本、偿还能力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发行股票应当重点关注发行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公司控制权风险等。
  2.应对筹资风险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拟定筹资决策方案
  (1)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具体来说,拟定筹资方案就是要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降低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
  (2)因地制宜地确定资本结构
  财务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筹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通过经营和投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资产结构,使之趋向于收益和风险相宜的最佳结构。否则,不加强事前的预测和规划,不实行主动的财务管理,就会形成两种恶性循环:一是负债过重→高风险→投资者望而却步→负债筹资→债务更重→效益流失,净资产收益降低;二是权益过大→低效运行→投资吸引力不高→效益不佳。
  4.筹资执行控制
  (1)对筹资合同或协议的相关控制
  (2)对资产取得及筹资费用的相关控制
  (3)对筹集资金的使用控制
  5.筹资偿付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