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如题所述

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粟。

“农耕既普及”全诗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半坡居民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意思是农耕普及,人们已开始群居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已种栗、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半坡原始居民在居住区内建起圈栏,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半坡原始居民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扩展资料:

粟产地:

粟也就是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内蒙古,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通辽一带。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是粟。

粟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地、南亚的印度半岛、欧亚草原直迄东欧也有分布。适于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

粟的谷粒可食;种仁可入药,药性味甘、咸,性凉,功能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秆、叶是骡、马、驴的良好饲料。

扩展资料

粟是起源于中国或东亚的古老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主要的栽培作物。黄河流域史前考古发掘的粮食作物以粟为多。

直到唐代以前,粟一直是中国北方民众的主食之一,通称“谷子”或“谷子”。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唐宋时期也在中国南方提倡种粟。直到宋末,稻、小麦逐渐发展,粟才退居二线。

经长期选择培育,粟已发展出许多品种,《诗经》中出现的“粱”与“粟”,指的就是俗称的“谷子”或“小米”。小米“粱”的米粒蒸煮后较黏,而“粟”为“粱”之不黏者,植株较细弱矮小,粟后来被处理为粱的变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6

材料:“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