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查到的资料,大致是清末民初期间。给你看个介绍的网址
http://www.rongbaozhai.cn/bencandy.php?fid-887-id-4252-page-3.htm在产品上加标志的作法在近代中国金银业内同样广为流行。小手工作坊的制品,最多只带店铺名款和材质标记,仅打其中之一者也为数不少,店铺名用钢印打,然后另刻一“纹”字者有之,连店名都是简单刻上去的也有之。相比较而言,银楼款识要规矩得多,而且戳记上绝不会省掉店名,反倒是银制品的材质标被一些知名大银楼(如上海九牌大同行)略去不加。金制品比较贵重,无论是银楼还是小金铺都极少不标注材质。对于由多个部件连接为一件或合为一套的,若是金制品,通常稍有些分量的部件都有标,而银器上则多仅在主要组件上打一个标。受托为大、中型银楼刻钢印者很多是有些书法基础的行家老手,制作出来的印款一般较为美观,所用的楷书字体规范整齐,有些甚至能分出“颜柳欧赵”的。而个体打银铺的标志则大都无体可言,仅是字而已,为图方便,常还使用通假字,将“纹”简作“文”,“银” 简作“艮”,大、中型银楼则不会如此行事。使用异体字和简化字,比如将“宝”略作“宝”的,也以作坊小户为多。为了防止被人冒名,江浙地区的不少大、中型银楼和各地浙帮名楼多在店名、材质、押脚等标志上悄悄加若干小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