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道德经,国家补助两个亿是真的吗?

如题所述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优秀的高等教育。 [编辑本段]一、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这一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2006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首先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到2007年,全国农村将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编辑本段]三、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设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地方教育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
  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学计划,组织对本地区义务教育的评估和验收;建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基金,对县级财政教育事业费有困难的地区给予补助等。
  县(市、区)级政府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教育经费,调配和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等。 乡级政府负责本辖区义务教育的落实工作。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编辑本段]四、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到1998年底,全国有幼儿园18万多所,在园幼儿2400多万人,学前一年入园(班)率已达到70%,大中城市已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近些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西南、西北11个省的2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学前三年平均受教育率达到了39.9%,学前一年平均受教育率达到66.7%。
  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作好入学前的准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过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内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生活和表现的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为加强对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先后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国家还规定了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目前全国的幼儿师范学校、职业高中的幼教专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幼儿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 [编辑本段]五、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1、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1998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含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的比例已达94.3%,初中阶段入学率达87.3%。全国90%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已开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教学工作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编辑本段]六、德育工作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德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国家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小学、中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德育原则、途径和实施办法等,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和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教育形式和途径包括: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及各科课堂教学;学校、班级活动和管理;课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工作等多种形式。同时,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熏陶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制定了《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中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此外,通过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的态度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编辑本段]七、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是在教育、文化、体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部门齐抓共管、共同配合下,与有关部委共同进行的。1986年、1991年分别召开了第一、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会议并形成了一系列法规文件,指导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目前,全国已建有校外教育机构10000多个,并配备了一支专(兼)职的校外辅导员队伍。
  校外教育始终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原则。努力发挥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独特教育功能。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去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馆、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进行各种科学、文化娱乐活动。
  校外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训练、航空、航海和各种车辆模型竞赛,科技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竞赛以及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等等,通过活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品质。
  八、教材建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教材建设。1950年,教育部拟定了小学课程标准。其后,在1956年、1963年、1978年、1986年曾相继制定4套小学、中学各科教学大纲,根据这些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编写出8套小学、中学全国通用教科书。
  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各科教学大纲,用以指导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街接的普通高中新教材目前正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试教。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确定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和专家、学者、教师个人按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小学、初中各学科教材,鼓励各套教材在质量上的竞争。这样改变了过去全国只通用一种教材的状况,促进了教材事业的繁荣发展。到1998年,供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用的中小学教科书达2000余册,还有大量的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图册、教学挂图、幻灯片及音像教学材料、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此外,国家教育委员会还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组织编写了特殊教育教材,各地区根据本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编写出大量地方乡土教材。
  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中国建立了中小学教材审查制度,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教材(劳动、劳技教材除外),都要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从思想性、科学性、教学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供各地教育部门选用。地方教材由省级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审查通过后在本省范围内选用。
[编辑本段]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编辑本段]在我国教育制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我国的教育体系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成。普通教育是指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如岗位职务培训、进修和参加函授、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进行的学历教育等。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烽火猎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发展经济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需要大量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熟练工人。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在教育结构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要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逐步做到使新增劳动者基本上能够受到适当从业岗位需要的基本职业技术训练,在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劳动岗位,就业者能较普遍地受到系统而严格的职业教育,初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结构合理、行业配套、形式多样,并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编辑本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什么?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
  1.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2.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按照职业或劳动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的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此外,我国普通中小学在进行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引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开设有关职业课程,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编辑本段]职业学校教育分几级?   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1.初等职业学校教育
  初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当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能够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完成小学教育以后,可以通过举办初等职业中学,进行职业学校教育,为当地培养实用人才。
  2.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在完成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形式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等。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比较发达。
  3.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比较薄弱,这与当前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很不相适应。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并存,既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技术人员,也需要高级技术人才。而且,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的今天,社会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训高级技术人才,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编辑本段]国家为什么鼓励社会举办职业学校?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为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初中毕业生的50%~70%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中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全国平均在60%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办学经费短缺,经费供应渠道不稳定的问题,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长,但还不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对于多数学校,国家的财政投入只能维持人头费支出,校舍紧缺,设备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所以,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尤其是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许多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办好职业教育,除了依靠政府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编辑本段]什么人可以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比较落后,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有一定距离。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虽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加,但还不能适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仅靠政府举办职业教育还不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职业教育法规定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办学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可以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有: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举办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村、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给予指导和扶持。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本行业的企业、事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3.企业
  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企业职工或拟录用的职工。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
  4.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及公民个人
  发展职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它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办好。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5.境外的组织和个人
  境外的组织和个人也可以在中国境内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编辑本段]设立职业学校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设立职业学校的基本条件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职业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指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机构,如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是职业学校运行的必要保障。职业学校的章程是指职业学校自主订立的、规范职业学校管理和教学等活动的自律性文件。是职业学校实行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一般包括学校的名称、办学宗旨、办学方针、内部管理体制、教职工、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制度、财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举办者、章程的修改程序等。
  2.有合格的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培养人才质量的根本问题。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具有法律现定的教师资格。此外,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老师担任兼职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举办职业学校必须具备相应的校舍、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这是举办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由于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生产技能为主,因此,需要有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如实验仪器、设备、标本、模型,与专业对口的厂、场、店等实习基地等。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办学资金可以是通过财政拨款来的,也可以是以自有资金,还可以是通过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到的,总之,举办职业学校必须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同时,为了确保职业学校的发展,还必须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经费可以是政府拨款,企业、事业组织或个人利用自有资金,也可以接受社会捐赠,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无论哪种途径,必须是稳定的。 [编辑本段]为什么家长不喜欢孩子上职业教育学校   那是由于这样的家长还是在一种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梦中,而且,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失业问题还是没有让他们从他们的一厢情愿中醒来,更有甚者,加重自己孩子上大学的负担,一定要上好大学,上国外的好大学。但到后来,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能够在职场一展风采,原因就是没有一技之长。而我们的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问题,质量的问题导职业教育没有身份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的。那些家长也会被社会的发展而逼着去重视职业教育。
   [编辑本段]解决职业教育困境的途径何在?   1、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是社会公共事业,应在政府承担主要投入的前提下,形成行业、企业等各种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2.、各级职业学校应明确自己的定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中专、技校)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高专)主要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
  3、在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应研究宏观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调研人才需求,制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职业技术人才的通用目标和专业目标)。
  4.、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结合技术现状、结合中国实际,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教学生特点(包括学习特点:形象思维较发达、心理特点:专注实用)为依据;以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课中广泛引入项目课程,尽量将教学活动至于真是环境之下,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能力;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这有别于大学课程开发的专家主体地位),形成教师、劳动部门、内容专家等共同开发教材的局面。
  5、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当前校企合作情况总的来说不太理想,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能够协调双方利益的双赢机制。学校应加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力度,以能够提供对口的高质量教学为前提,获得企业的资源(实训条件、资金投入)与实习、就业机会。
  6、实施集约化发展模式。学校、企业、行业之内与之间应打破重自建,轻共享的传统,减少重复投入,采取诸如建立职教园区等方式,实施资源共享,实现集约化发展。 [编辑本段]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
  按照教育的四分类说,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职业培训悄然壮大
  在论坛上,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培训处副处长张凯利认为,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滞后及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相当突出。通过岗位练兵提高职业技能,已成为目前我国现实条件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IT培训业盲目跟风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副会长刘金华表示,业内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许多企业并没有培训经验和实力,但也想分一杯羹。由于没有办学的实力,就恶性竞争,虚假宣传,抢夺生源,造成不良的影响。
  北京清华万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逊表示,IT职业化教育降低培训门槛是目前IT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由于人才缺口大,近年来IT培训认证的人数呈爆炸式上升。IT培训中的很多种类不需要受到厂商的限制,诸多机构纷纷入行,导致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学习传统文化道德经,国家补助两个亿是真的吗?国家是对全国的传统文化道德经传播单位和学校一共补充两个亿,这是真的。
第2个回答  2022-06-29
学习传统文化道德经,国家补助两个亿是假的。
第3个回答  2020-11-08
每年国家对于一个传统文化的补助都是会有的,但是我觉得具体的一个数字肯定不会透露出来了
第4个回答  2022-06-30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优秀的高等教育。 [编辑本段]一、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这一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2006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首先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到2007年,全国农村将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编辑本段]三、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设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地方教育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
  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学计划,组织对本地区义务教育的评估和验收;建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基金,对县级财政教育事业费有困难的地区给予补助等。
  县(市、区)级政府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教育经费,调配和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等。 乡级政府负责本辖区义务教育的落实工作。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编辑本段]四、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到1998年底,全国有幼儿园18万多所,在园幼儿2400多万人,学前一年入园(班)率已达到70%,大中城市已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近些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西南、西北11个省的2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学前三年平均受教育率达到了39.9%,学前一年平均受教育率达到66.7%。
  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作好入学前的准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过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内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生活和表现的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为加强对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先后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国家还规定了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目前全国的幼儿师范学校、职业高中的幼教专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幼儿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 [编辑本段]五、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1、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1998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含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的比例已达94.3%,初中阶段入学率达87.3%。全国90%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已开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教学工作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编辑本段]六、德育工作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德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国家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小学、中学各阶段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德育原则、途径和实施办法等,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和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教育形式和途径包括: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及各科课堂教学;学校、班级活动和管理;课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工作等多种形式。同时,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熏陶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制定了《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中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此外,通过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的态度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编辑本段]七、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是在教育、文化、体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部门齐抓共管、共同配合下,与有关部委共同进行的。1986年、1991年分别召开了第一、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会议并形成了一系列法规文件,指导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目前,全国已建有校外教育机构10000多个,并配备了一支专(兼)职的校外辅导员队伍。
  校外教育始终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原则。努力发挥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独特教育功能。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去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馆、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进行各种科学、文化娱乐活动。
  校外教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训练、航空、航海和各种车辆模型竞赛,科技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竞赛以及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等等,通过活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品质。
  八、教材建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教材建设。1950年,教育部拟定了小学课程标准。其后,在1956年、1963年、1978年、1986年曾相继制定4套小学、中学各科教学大纲,根据这些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编写出8套小学、中学全国通用教科书。
  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各科教学大纲,用以指导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街接的普通高中新教材目前正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试教。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确定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和专家、学者、教师个人按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小学、初中各学科教材,鼓励各套教材在质量上的竞争。这样改变了过去全国只通用一种教材的状况,促进了教材事业的繁荣发展。到1998年,供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用的中小学教科书达2000余册,还有大量的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图册、教学挂图、幻灯片及音像教学材料、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此外,国家教育委员会还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组织编写了特殊教育教材,各地区根据本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编写出大量地方乡土教材。
  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中国建立了中小学教材审查制度,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教材(劳动、劳技教材除外),都要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从思想性、科学性、教学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供各地教育部门选用。地方教材由省级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审查通过后在本省范围内选用。
[编辑本段]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编辑本段]在我国教育制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我国的教育体系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成。普通教育是指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如岗位职务培训、进修和参加函授、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进行的学历教育等。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烽火猎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发展经济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需要大量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熟练工人。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在教育结构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要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逐步做到使新增劳动者基本上能够受到适当从业岗位需要的基本职业技术训练,在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劳动岗位,就业者能较普遍地受到系统而严格的职业教育,初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结构合理、行业配套、形式多样,并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编辑本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什么?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
  1.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2.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按照职业或劳动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的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此外,我国普通中小学在进行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引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开设有关职业课程,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编辑本段]职业学校教育分几级?   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1.初等职业学校教育
  初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当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能够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完成小学教育以后,可以通过举办初等职业中学,进行职业学校教育,为当地培养实用人才。
  2.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在完成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形式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等。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比较发达。
  3.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比较薄弱,这与当前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很不相适应。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并存,既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技术人员,也需要高级技术人才。而且,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的今天,社会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训高级技术人才,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编辑本段]国家为什么鼓励社会举办职业学校?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为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初中毕业生的50%~70%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中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全国平均在60%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办学经费短缺,经费供应渠道不稳定的问题,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长,但还不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对于多数学校,国家的财政投入只能维持人头费支出,校舍紧缺,设备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所以,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尤其是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许多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办好职业教育,除了依靠政府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编辑本段]什么人可以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比较落后,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有一定距离。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虽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加,但还不能适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仅靠政府举办职业教育还不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职业教育法规定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办学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可以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有: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举办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村、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给予指导和扶持。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本行业的企业、事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3.企业
  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企业职工或拟录用的职工。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
  4.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及公民个人
  发展职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它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办好。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5.境外的组织和个人
  境外的组织和个人也可以在中国境内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编辑本段]设立职业学校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设立职业学校的基本条件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职业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指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机构,如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是职业学校运行的必要保障。职业学校的章程是指职业学校自主订立的、规范职业学校管理和教学等活动的自律性文件。是职业学校实行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一般包括学校的名称、办学宗旨、办学方针、内部管理体制、教职工、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制度、财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举办者、章程的修改程序等。
  2.有合格的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培养人才质量的根本问题。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具有法律现定的教师资格。此外,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老师担任兼职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举办职业学校必须具备相应的校舍、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这是举办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由于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生产技能为主,因此,需要有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如实验仪器、设备、标本、模型,与专业对口的厂、场、店等实习基地等。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办学资金可以是通过财政拨款来的,也可以是以自有资金,还可以是通过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到的,总之,举办职业学校必须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同时,为了确保职业学校的发展,还必须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经费可以是政府拨款,企业、事业组织或个人利用自有资金,也可以接受社会捐赠,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无论哪种途径,必须是稳定的。 [编辑本段]为什么家长不喜欢孩子上职业教育学校   那是由于这样的家长还是在一种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梦中,而且,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失业问题还是没有让他们从他们的一厢情愿中醒来,更有甚者,加重自己孩子上大学的负担,一定要上好大学,上国外的好大学。但到后来,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能够在职场一展风采,原因就是没有一技之长。而我们的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问题,质量的问题导职业教育没有身份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的。那些家长也会被社会的发展而逼着去重视职业教育。
   [编辑本段]解决职业教育困境的途径何在?   1、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是社会公共事业,应在政府承担主要投入的前提下,形成行业、企业等各种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2.、各级职业学校应明确自己的定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中专、技校)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高专)主要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
  3、在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应研究宏观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调研人才需求,制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职业技术人才的通用目标和专业目标)。
  4.、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结合技术现状、结合中国实际,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教学生特点(包括学习特点:形象思维较发达、心理特点:专注实用)为依据;以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课中广泛引入项目课程,尽量将教学活动至于真是环境之下,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能力;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这有别于大学课程开发的专家主体地位),形成教师、劳动部门、内容专家等共同开发教材的局面。
  5、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当前校企合作情况总的来说不太理想,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能够协调双方利益的双赢机制。学校应加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力度,以能够提供对口的高质量教学为前提,获得企业的资源(实训条件、资金投入)与实习、就业机会。
  6、实施集约化发展模式。学校、企业、行业之内与之间应打破重自建,轻共享的传统,减少重复投入,采取诸如建立职教园区等方式,实施资源共享,实现集约化发展。 [编辑本段]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
  按照教育的四分类说,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职业培训悄然壮大
  在论坛上,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培训处副处长张凯利认为,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滞后及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相当突出。通过岗位练兵提高职业技能,已成为目前我国现实条件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IT培训业盲目跟风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副会长刘金华表示,业内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许多企业并没有培训经验和实力,但也想分一杯羹。由于没有办学的实力,就恶性竞争,虚假宣传,抢夺生源,造成不良的影响。
  北京清华万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逊表示,IT职业化教育降低培训门槛是目前IT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由于人才缺口大,近年来IT培训认证的人数呈爆炸式上升。IT培训中的很多种类不需要受到厂商的限制,诸多机构纷纷入行,导致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