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创作41863首诗,并非都是平庸之作吗?

如题所述

乾隆有个非常大的爱好,可能不少人都很熟悉,那就是他的诗。你能想象乾隆是非常有名得诗人吗,他一生创作了41863首诗,相比《全唐诗》2200位作者,他们全部加起来也不过48000余首诗,略超乾隆而已。根据乾隆89岁的年龄,折合成32000多天的寿命,除去青年学习和晚年最后的时光,还剩30000天不到的时光可以写诗。所以你算算,平均每天1.3首诗,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艺术那不是一般人玩的。作品的质和量是完全反向相关的东西,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诗,从自来水龙头拧出来的那叫水。乾隆最夸张的时候一天作诗十几首,正所谓下笔千言,倚马可待。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在昆明,一个小时写了8首诗歌,平均7分多钟一首,产量不可谓不高。而乾隆的打油诗也经常给大臣们找麻烦,比如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有一个片段,乾隆率领众大臣游园,兴致来了,随口写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突然最后一句卡壳了。幸好刘罗锅机智,补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才缓解了乾隆的尴尬。由此可见,乾隆的诗有多烂。

乾隆之所以这么爱诗,其实这也是他作为记录的一种载体,成为他的个人日记。游园能做一首,看到鸭子能做一首,心情不高兴了能做一首,心情高兴也能做一首。总之随时随地都可以写诗,任何事情都可以写。而且为了“御制诗”的押韵,乾隆也玩了一个绝的,任意增减字,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不少最没味道的“诗”,乾隆的诗臭名声也自此传开了。

但是乾隆也有好诗,但是为数不多的这些好诗背后的故事却很凄凉。1748年乾隆十三年,乾隆的皇后富察氏去世了,几乎给乾隆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这也是为什么乾隆13年是乾隆一生中的转折点,无论是从脾气、政策、手段、待人之道等方面。富察氏本身的画像留存至今,郎世宁所作。虽然并非貌若天仙,但是绝对端庄优雅。作为乾隆的第一个女人,地位总是与众不同。

富察氏为人大度,处事公平,办事井井有条,庞大的后宫被她安排的服服帖帖。最重要的一点是,富察氏对皇太后的孝顺是乾隆看在眼里的,对于讲究孝道的皇帝来说,这位贤后他非常的满意。乾隆觉得,在人海茫茫中能找到这样的合适自己的人并不容易,他非常看重与皇后之间的爱情和亲情。皇帝真正爱一个女人的标志,那就是跟这个女人生孩子,母以子贵,才是给他最大的温暖。

1730年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还未登基的弘历(乾隆)便有了嫡长子永琏,十个月后,富察氏又给弘历(乾隆)生了一个女儿,乾隆和自己最爱的女人儿女双全,无比的幸福。以至于乾隆登基不久,立刻迫不及待地秘密立储,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但从此,灭顶之灾就来了。首先是1738年,九岁的永琏因为感冒恶化,竟然直接死了。而在此之前,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也去世了。

女儿的去世虽然对富察氏和乾隆的打击很大,但不致命。而永琏的去世,对富察氏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几天之内富察氏大病一场,体重骤减。乾隆为了怕她伤心过度,天天去看她。而富察氏这个时候的狠就表现出来了,她身体稍微恢复之后,立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假装没事,反过来安抚乾隆,依旧担起后宫总管的大任。

永琏死后,乾隆和皇后更加的亲密,辛勤的耕耘。经过七年折磨之后,皇后终于又怀孕了,生下永琮。但两年后,两岁的永琮居然因为天花又死了。乾隆一下子蒙了,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这样惩罚他。永琮死后两个月,乾隆安排了出巡,上年早就定下的计划,乾隆千百个不愿意但顶着丧子之痛依旧按计划进行。1748年3月,皇帝走到了济南,随行的皇后感冒,发烧不止。

乾隆想打破计划,在济南常住一段时间等皇后好了再回京。但皇后却力劝乾隆按计划赶回京城,不要耽搁,强打起精神的皇后让皇帝犹豫不决,终于他同意了皇后的请求。但老天似乎又跟乾隆开了一个玩笑,走到德州,皇后竟然一命呜呼撒手归西。从此,乾隆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缅怀这个女人,也包括了他写给她的诗。

乾隆为数不多的好诗,是在这样的题材下产生的,不免有点悲凉。比如说在梦中突然想起死去的妻子写出的诗句: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再比如写给皇后的挽诗: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不堪重忆旧,掷笔暗神伤!等等,可见乾隆是一个有情义的男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