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裸辞的利与弊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年人裸辞的利弊是有的,具体情况需要综合考虑。以下是裸辞的利弊:
利:
1.能够及时结束不满意的工作状态,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工作机会;
2.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升职业技能或考虑提升学历等方面;
3.能够获得新的工作经验和切实的职业成长机会。
弊:
1. 裸辞后可能面临较长时间的失业,带来经济压力,并且会对个人的家庭和社交生活带来影响;
2. 在求职时,面临竞争力比较强的青年和年轻人,这可能会降低求职成功率;
3. 有可能存在职业转型需求,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职业规划和准备。
综上所述,裸辞对中年人而言是有利有弊的,需要综合考虑。如果中年人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更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裸辞换工作可以尝试。不过,如果中年人确实需要换工作,也可以通过外勤、内部调整或兼职等方式逐渐完成过渡,避免裸辞过程中带来的经济压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4
一、对于中年裸辞意味着什么 这个话,很多人还未到中年就已经不敢裸辞了,像雨中追赶公交车的女人,难道不想过辞职吗?可是不敢,像大多数一样,到了而立之年,勇气已经慢慢消失。对于月入一万是什么水平 月入一万是什么水平这样的话题,深深刺痛全网的内心,如果月入一万,在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就可以不去挤公交了,但大多数人可能不到这一半,还有很多人是没有收入的。一万的工资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想想而已。延迟退休,未来体制内也不一定好过。

二、随着人口减少,创造财富的人少了,整个社会养不起体制内那么多闲人。估计会出台双规制度,因为人和人不同,有些学习能力强,身体扛得住的老头老太太留下,当年轻人一样继续用,这个群体心理转变会慢慢达成,因为现在的80后90后基本被职场“驯化”了。能力弱身体差的,选择内退(并且是双向选择,不是想留就留),但工资基本基本就剩生活费水平,甚至是低保水平。

三、到那时,由于65岁才能领退休金,大量60+的人需要自己找营生,具体干什么就各显神通了。如果社会吸纳不了这么多人,又会另一种“以工代赈”出现,比如去养老院给身体更差的人服务。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多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了。

四、意味着有无限可能,或就此沉沦,或从此崛起。现在想想十年前下午的那场会议里,我拍案而起,愤然辞职的场景,仍有些后怕,但不后悔。为什么会议里那么多同事都能接受上司安排的销售数据虚构、画饼,为此,还毫无意义地召集全国的同事周末飞回来开会,就你不能接受呢?咋这么矫情呢,花你钱了吗?你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吗,那是一分令多少人都羡慕的工作啊。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没跟人主动解释已经辞职,五十岁时直接宣布退休,他们都感到惊讶

五、如果还有人把虚假的东西硬塞给我,我还会选择拒绝,但要注意斗争的策略和方式方法。其实我采取的方式是“死谏”,我手续这边还没办妥,那位上司一周后申请调换了部门,我牺牲的意义并不大。中年裸辞应该考虑得更周全点

六、最近,正值春招时段,有媒体记者在多个招聘平台上看到,一些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而在此前,这个“门槛”还是35岁。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岗位,企业会担心年龄大的员工体力跟不上、熬不了夜,而年轻人有冲劲,没有家庭束缚,能更好地冲业绩。”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看中的是年轻人的体力,新兴行业看重的是年轻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当年龄与经验不再成为就业优势,中年员工难免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嫌弃”。对此,你啥看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16
“裸辞”也是有利有弊。
好处:
1、你终于离开了,你认为让你不高兴,不愉快,或者不胜任的工作了。

2、你终于可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休息、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当然你可能想旅游、娱乐、出国等活动因为现在是疫情期间还是很受限的。

3、你终于可以思考一下你未来的职业定位与发展计划,可以重新起航。

弊端:
1、你不再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你有没有房贷、车贷,或者大笔借款?你需要大额支吗?如果以上都有的话,你得琢磨下你和你
家庭的收入能不能支撑至少半年以上的费用了。
2、你可能有很长时间的失业或待业期。裸辞后短时间内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可能条件未必如你所愿。
第3个回答  2023-04-09
就业歧视是一种非常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就业歧视:
1. 了解自己权利: 了解自己在就业方面的权利和保护,了解当地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有助于您评估可能存在的就业歧视情况,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2. 寻求支持: 如果您遭受到就业歧视,不要独自承受。可以寻求朋友、家人或社会组织的帮助与支持,他们可以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及寻求法律援助。
3. 记录证据: 如果您遭受到歧视,应该记下相关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保留相关的重要文件和证据,例如面试记录、通知书等等。
4. 与雇主沟通: 如果您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可以与雇主沟通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便了解他们是否会改变态度。
5. 寻求法律保护: 如果上述措施都无法解决问题, 可以寻求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调解、仲裁等等。
总之,应对就业歧视需要有一个策略并且采取恰当的行动。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可以考虑寻求专业法律服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