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中小学生注意品质优劣的标准是: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学生的认知发展指学生的认知能力随其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注意、记忆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注意是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有优劣之分,优劣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性和注意转移性等注意品质(或称注意的特征)上。所谓注意稳定性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注意转移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个体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时,需要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
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及注意品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
他们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并且常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如听的高兴时,小脸上喜形于色,笑逐颜开。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等外部原因。
到了中学,随着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自控能力的提高,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小学生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及思考问题能力都较差,很难边听、边写、边思考,故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