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一回的感悟20字

如题所述

万卷书”的传说: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秋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0
京师瘟疫,皇帝大臣无可奈何,最后钦差洪太尉到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张天师却早已预知洪太尉的来意,还特意考验了他一番,然后自己乘鹤驾云去京师了。
龙虎山住持真人设宴招待洪太尉,并请他游山,诸宫看遍不稀奇,唯独一座上锁封皮的伏魔殿让洪太尉心痒了。最终让他硬把封印给解开,放走了魔王。
这一回的作用,其实作者自己已经写出来了,“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也就是说,第一回交代了整个“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梁山好汉的“来历”,甚至我们可以由此猜想出故事的结局。、
以上是第一回故事梗概,下面是读后感。
我们知道封建迷信是错的,那是因为我们懂得科学道理。而古人并不晓得这些,所以他们常常要编造或者利用一些迷信说法,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的现象,比如瘟疫,比如农民起义,宋江或者说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大多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自古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这一回,我们可以看出水浒传的创作就明显带着这样一种历史的局限性
第2个回答  2010-09-16
“万卷书”的传说: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秋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
快来一起分享吧~~~
第3个回答  2015-11-10
如今的社会仍然存在《水浒传》里的贪腐行为,而我们一定要学习里面梁山好汉的优秀品质,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4个回答  2010-09-15
《水浒传》是一个古的幻想小说,虽然作者为了筹够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但其人物个性还是很鲜明的,而且还反映出了古代的团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