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找单亲家庭的对象?

如题所述

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好,而是单亲家庭本身,就是大写的风险项。
撇开一些单亲家庭孩子后来婚恋幸福的例子不谈(这部分人确实不在少数),因为这些人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比如,幸运的找到了那个很会经营关系的人,两方都是懂得反思的单亲家庭,更懂得对方,惺惺相惜等等。这都需要点运气。
很多家长奉劝孩子不找单亲家庭出身孩子的理由,主要有两大方面。
1.利益上,趋利避害,风险规避,借力不足
人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自私是人的本能。在择偶的问题上,就算有人真的会不去选择那个所谓条件最好的人,但几乎没有人会在‘潜在风险’的这个问题上妥协。
就像,在‘单亲家庭’这个词的背后,就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项。
比如,麻烦,事儿多,赡养问题,对方原生家庭的挑剔和对于感情的依赖,以后有可能生活在一起以方便照顾等等。
基本上都能不同程度的戳中不同人的痛处,让不少人找对象的时候尽可能的避讳。
2.情感上,缺乏两性和谐相处的模板和智慧,潜在相处问题太多
长时间熟悉的生活环境里(这里说的是非常亲近的关系,要生活在一起的那种),如果长期没有异性别的长辈(父母)作为样板和引导的话,容易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
1.没有见过好的男女/夫妻/异性相处模式,就根本不知道怎么给与和付出好的(相处过程中),这点还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吵架或者闹矛盾的时候,是极度缺乏怎么解决两性问题的智慧和样本的。这才是问题和重点。
举个典型的事例,一个各方面特别优秀的女孩晓琳,从小就是妈妈眼里的骄傲。
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出轨,有了新家庭,母亲一直没有嫁人,就一直带着她生活。这是背景。
对于离婚这件事,她母亲很要强,有什么苦都自己撑着。尽可能的给孩子最好的。
按理说,这样的孩子应该不缺爱和关心。确实,她确实被养的很好,无论是学习还是为人处世,都不错。
可是问题恰恰在进入亲密关系中暴露了出来。
作为校花的晓琳,一入学就很快成为焦点,受到了很多男生的关心和瞩目。在不少男生示好下,她就开始了恋爱,对方也是她很喜欢的一个优秀男孩。
本来以为会很幸福,可是问题才刚刚开始。
一开始确实两个人很登对,男才女貌特别好。男生也很喜欢她,可谓情投意合。可是当两个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晓琳就开始不自觉的‘歇斯底里’,要死要活,吵架声音越来越大。正经可谓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像极了情绪难以自控的小学生。
后来男生是在是受不了了,想要分手。她就不依不饶,以自杀相逼。最后男生真的怕闹出事儿,分手的事儿,也就耽搁了下来。
这样的孩子,会在自己开始接触感情的时候不太会处理感情。甚至把自己爸/妈不会处理感情那面(父母感情失败以后,父母单方的负面情绪积累和发泄会放映在孩子身上)具体的表现和复制在自己的感情上。
这点可能会在他们以后的关系里(只要他们有所成长和意识到的话)有所改善。
只不过,如果他们没有强大的内在和外在作为改善的条件的话,其他人找他们作为对象而导致自己的感情出问题或者感情体验不好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未必是原则性大问题,就是像 不会处理感情,性格自卑,高敏感,歇斯底里,没事找事,负能量爆棚,只盯着对方的缺点看,挑刺等等。
2.恋爱还好,可是进入婚姻关系以后,就特别容易出现三大典型的问题
一是,情感干预。
嫁人陪嫁是自己爸/妈的,单亲家庭真的很多。
单亲父/母一方(相对单身母亲带孩子情况比较多)会容易过度把孩子当成维系自己生活的动力和情感依托,对于孩子的独占欲非常的强。
孩子的婚恋被婆婆干预的情况也就会越多。
尤其是单身母亲带男孩,常年未再嫁的,会习惯性的在男孩身上倾注自己那份关于丈夫和异性的感情(不是爱情,而是情感依赖)。长期形成以孩子为生活重心的模式。
一旦出现了媳妇,就容易觉得属于自己的受到了威胁。
从而更加容易在这样的关系中渴望自己的孩子给予自己更多的偏爱,保护自己女主人的位子,就容易造成关系的不和谐。而媳妇就容易被视作‘关系的入侵方。’一开始就在内心被敌对起来。
虽然确实有不少真的舍己为人,真善良的婆婆,可是以上情况依然还是很常见的。对此,有丈夫一起生活的双亲家庭的婆婆会好一些。毕竟,自家有丈夫又是另一回事了。
二是,远香近臭。
对于一些无法满足婚后可以‘离得近’且‘分开住’,物质条件有限的人,就很可能为了照顾单亲父/母,而不得不和对方的爸/妈合住,此处就不过多的提合住的问题了,想想也知道,是潜在的一地鸡毛了。
三是,和晓琳的案例有些相似,夫妻吵架,单亲家庭的父母更容易给孩子好心办坏事。
可是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爸/妈这个时候给的意见,你会完全置之不顾吗?大多数的孩子多少也会听一些的。
其实本身他们自己也可能没有怎么和谐两性矛盾的智慧。反而在孩子感情出问题的时候,起到一些反作用。
因此,从物质和情感上考虑,有的选的情况下,人本能还是规避风险为主的,在这个范围内,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