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地面的黄河变成“悬河”,为什么我们不将河床挖低一些呢?

如题所述

悬河是指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的河流,最有名的悬河应该非黄河莫属,在黄河下游的部分地区河床的高度甚至会比两侧地面高3~5米左右。于是有人提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想法:既然黄河已经高出地面成为悬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河床泥沙挖走一些来降低河底高度呢?只能说这这位朋友的想法非常朴素实在,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完全不可行。

1.挖沙的费用太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总量大概在十六亿吨左右;尽管这些年由于相关的治理措施黄河的水质有了一定改善,但是保守估计也有十亿吨左右。现在一节火车车厢的运力也就十吨多点,要把这些泥沙运完差不多需要一亿节车厢,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如果从费用方面算也完全不可行,如果把这些泥沙全部开挖出来并且运到出海口,按照每公里每吨0.5元计算,保守估计最起码的运费都需要百亿元以上,这还不算我们为了挖泥沙而动用的设备、人工以及其他成本。况且这项支出完全没有任何收益,所以可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2.治标不治本

上面我们提到了每年我们为了挖泥沙花费的费用都在百亿元以上,但是这能永久性的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吗?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泥沙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每年都需要支出这样这么多的开支,这对于国家财政来说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如果我们想要治标治本的话,还不如想想如何从保护黄河上中游的环境下手,比如说扩大植树造林等。一旦植树造林能够达到一定是规模,那么它们将会大大减少流入黄河泥沙的总量,自然而然就能达到减少黄河泥沙的目的。

3.现在已经有方法减少泥沙

估计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在黄河上修建了很多水泥枢纽工程,其中最大的也是最有名的就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除了有蓄水发电等作用外,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定期放水减少黄河泥沙总量。

比如说在黄河枯水期的时候,小浪底会定期放水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把黄河河底的泥沙冲出一部分,再通过水的携带能力把这部分泥沙带到海里去,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河床的高度。

如果上游的泥沙水土流失情况能够得到一定控制改善,在进入黄河泥沙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再持续性的放水减少泥沙,那么慢慢黄河的河床也会越来越低。

总的来说治理黄河泥沙靠挖河底运走泥沙的方法是完全不可取的,采用多种方法治标治本的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黄河大概是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支河流,她在中原的大地上川流不息了数万年,见证中华民族的诞生,孕育了我们的先民。但是你是否知道,黄河的部分河段的河面已经高出了地平面将近十米,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这意味着沿岸的部分百姓每天头顶一条黄河在过日子,想想多么可怕。既然高出这么多,为什么不把河底挖一挖,降低其水面高度呢,本文在下面将会告诉你原委。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黄河河床的海量泥沙沉积不是一天造成的。在春秋战国,黄土高原还是一片葱茏之地,大量人口在此处繁衍生息,也正因为如此,黄土高原的树木遭到砍伐,经过千百年来人类对其的无节制开发,高原的良好生态一去不回,河床泥沙沉积的体量之巨,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即便把这些泥沙捞出来,都没有地方可以安置。

其次,开挖泥沙需要庞大的人力和技术设备作为后盾,一旦施行,巨大的工程量是在所难免的。此举耗费大量资金不说,危险程度也非常之高,一旦不小心破坏到本就脆弱的堤岸,致其出现缺口,那河两边的住户可能就要受到水患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也将远远超出挖沙带来的收效。

再次,如若大量的泥沙被挖掘运走,会使得黄河底部整体下降,腾出大量空间,这也意味着河道的储水能力增加。而整个河流经过地域的水量是基本恒定的,这就会使下游的地表水减少。同时,也不能再给下游的田地带去肥沃的土壤,黄河中下游是我们的经济较发达地带,若面临水和土壤这两大生存要素共同发生巨变的情况,其影响关乎重要且不可估测,弄不好会得不偿失。

综合而言,黄河巨大的含沙量和抬高的河床,确实给两岸百姓生活带去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如开始所说,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叫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事实上,在黄河的枯水期,人们已经在清理水位相对较低地段的泥沙,黄河上运营的采砂船也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减少泥沙。但究其根源是黄土高坡的水土流失,而生态环境的复原是几代人的事情,甚至需要更久时间。

第2个回答  2021-02-05

黄河已成悬河,为什么不把沉积的泥沙挖走,让水位下移?

第3个回答  2020-11-08
事实上,每年我们都会对黄河进行冲沙、挖沙等操作。但是由于挖沙的速度,赶不上黄河输沙的速度,所以导致黄河依然是高出地面的悬河。
第4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黄河的泥沙是源源不断从上流送过来的,今天挖了明天还会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