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宝刀“削铁如泥”,为何现代的刀却做不到了?原因出乎意料

如题所述

造成现代人认为如今制造的刀剑不如古代能削铁如泥的刀剑的原因,就是在于现在的人对于以前的“铁”和现在的铁概念混淆。

古代刀被称为“百刀之首”,许多宝刀都是能够削铁如泥,似乎这个程度就是宝刀的最低标准,总之是十分锋利。其实,这仅仅是因为现代人没有理清古代的铁和现在的铁概念其实并不一样,古代的铁器自然是不能和现在的铁器相提并论的。

古人口中的铁,大多指的都是生铁,含碳量极高,不能与现在的钢铁相比。古时的“铁”韧性与硬度都是非常差劲的。而现在的钢铁,含碳量比较低,韧性也强,它较高的强度让他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所以说,古人口中削铁如泥的宝刀,削的铁就是一种“特殊铁”。古代的铁不仅仅只含有铁一种金属,还有其他的杂质。例如锡镊铜等质地较软的金属,也在铸铁过程中被夹杂其中,最后铸造出来的铁实际上已经不算是硬的铁了。

再说古代锻造的刀剑,都是经过反复捶打锻造而出的,在高温锻打的高压条件下,铸造刀剑的材料中的杂质也在被慢慢地剔除出去。

融合了铸剑师长时间的心血付出以及不断的锻打之后,也是能够锻造出生铁宝刀的,这把宝刀的质地可与其他铸铁不一样。利用这把韧性较高以及硬度较大的宝刀,来砍击那些铸铁时,也是十分容易的。这就好比现在用家里的菜刀,来砍市面上的西瓜一样。

上古的名刀

1、庖丁菜刀:名厨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铁刃和最常见的木柄制成,然而由于庖丁技术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余”,所以经久不坏,数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几乎所有的刀都是杀人的利器,而唯独这把刀宣扬的却是道家经典的养生之道,随波沉浮,消极无为,一切顺其自然,则再普通的事物都能“游刃有余”,刀不在利,而在用刀之人。庖丁菜刀是最朴实无华的刀,却是最完美的刀。

2、苗刀之祖:苗刀,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

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逐鹿之战中,败给了轩辕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