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指的是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双减”政策是指减少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双减”政策具体指的是全面减少孩子的家庭作业负担,同时减少课外培训的负担。通俗的含义是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大规模对其训练会直接影响教育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阻碍教育公平,挤压正常教学时间,内容和价值取向的学校,以及偏离教育“维护道德、培养人才”的政策。当然,这是重大事件中的一件大事。它涉及培养德、智、体、美、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理解和思考。

所谓治本治校,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坚持尽可能多地坚持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重返校园。通过“吃得好”和“吃得好”,我们可以从源头上遏制对校外培训的需求。系统治理。“双减”要取得成效,不仅要注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还要安排加强校外服务,减轻考试压力,提高评价质量,营造良好环境。要系统地、全链地推广。综合治理。“双减”工作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统筹规划,形成合力,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依法治国。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框架内制定政策,确保有法律可以遵守和依法治理。

这些重大治理理念在《意见》中得到充分体现,为“双减”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意见还设定了“双减”的总体目标:在校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作业将更加科学合理,课后服务将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更好,重返学校。在校外培训方面,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基本消除各类学科校外培训的混乱,逐步降低校外培训热度。

在工作进度方面,学生沉重的家庭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能源负担在1年内得到有效缓解,各类负担在3年内得到显著缓解。实际上,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管理的五个方面包括手机、睡眠、阅读、家庭作业和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1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发布。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在全国近21万所义务教育学校落地以来,从家庭作业到校外培训,从课堂教学到课后服务,“双减”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重复性的作业少了,周末和假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停了,疲惫的感觉缓解了……“双减”政策落地后,一些家庭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10月26日,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学生在上天体演化课。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这个十一假期,没有培训班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让我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很多事。”安徽省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家长陈芸说。假期里,她和孩子一起看了电影《长津湖》、去了两次图书馆,还做了垃圾分类的小调查。

“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教育部建立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接面向学校、社会公开进行作业管理问卷调查。监测显示,截至10月底,94.7%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作业少了,质量却不能降;时间短了,效果却不能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减’政策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要更科学地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姜颖说。

据介绍,江西省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智慧作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杜绝机械性、重复性、无效性作业,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师生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总量。

在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开学之初就通过对各年级的调研及数据分析,建立了作业时长参考样本。校长刘雪梅介绍,学校对作业时长统一设计、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统一公示,以确保科学、有效、轻负。作业方式设计强调多元化,减掉了一些重复书写、增加了一些生活体验,如日常观察、动手实践、拓展阅读等。

教育部监测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中,99.3%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7.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

不去培训班,作业总量也控制了,孩子们下课去哪里?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全覆盖,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

从新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推进,解决家长的“三点半”难题。

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坚持课上课后衔接、校内校外互补、线上线下融通,开发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吉林省则构建了“静态服务+动态社团”的“1+X”多维模式。

10月29日,在合肥市蜀山区琥珀小学东区,学生在下象棋。新华社发(陈三虎 摄)

合肥市四年级学生李鑫宇,这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后托管,“作业在托管班上就能完成,然后就在班上看看书、练练字”。

据教育部监测平台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14.3万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中(不含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99%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为89.7%,其中七成以上的学生每周5天全程参加,教师参与率为89.8%。

“虽然比以前辛苦,但多了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师生关系更密切了。”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教师周春玲说。

10月29日,在湖南省资兴市鲤鱼江完全小学,学生练习合唱。新华社发(李科摄)

“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

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强化科学评价引领,同时推动各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今年秋季开学,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专委会分学科、分领域对学校加强调研指导,帮助学校强化教研、精心备课,补齐教学短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减负增效’,重点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时间管理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介绍,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春晖小学引进了智能辅助系统帮助老师进行课堂诊断,老师语速是否合适,提问是否有效,哪段时间比较低效,在课堂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报告,一目了然,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行为,也让学校教研更高效。

辽宁省锦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师教学大赛,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浙江省开展“兜底教研”,助力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10月22日,贵州省黔西市林泉镇高锦小学学生在练习手鼓。新华社发(范晖摄)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减负”“提质”两手抓,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严格均衡分班、严格教学要求、严格作业调控、严格考试管理,有效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社会已初步形成了共识。现在不管是课后还是周末,都已经看到了改变。”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邵曙光说,扭转长期形成的观念绝非一朝一夕,但是会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只要将“双减”政策持续落实下去,就会看到好的效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14
指的就是家庭作业还有校外补课的这些负担都应该去减少,最终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一笔费用的开销,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缓解压力,就可以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得更好。
第3个回答  2021-09-24
  我们这边目前还没接到任何指示或者教育局的指导意见
  对政策的解读还是要理解其核心目的,这次“双减”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进而促进生育率。从这个目的来看,迟早还是会影响到国际教育体系的,毕竟,国际教育体系不是法外之地呀!
  题主提到了在教雅思和教A-level之间摇摆,但雅思是一门语言课程,起码不算“学科培训”,会比较安全。而A-level怎么看都是“学科培训”,只不过是国外教材的“学科培训”。
  那么这里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国外教材”本身是否也是严打对象?如果“双减”的实施足够透彻的话,光是“国外教材”这一点就要收到打击了。
  但如果这次政策需要执行到这个层面,那第一波被打击到的应该是各家国际学校,然后再辐射到各培训机构,这个估计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还不好说,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第4个回答  2021-09-14
双减政策指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减压减负。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教育行业发展,还会影响学生们的发展,也会改变学校的一些制度和相关的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规范校外辅导机构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