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全站仪测量距离?

如题所述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是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沿给定的方向,量出已知(设计)的水平距离,在地面上定出另一端点的位置。其测设方法如下:

1.一般方法

如图10-1所示,设A为地面上已知点,D为已知(设计)的水平距离,要在地面上沿给定AB方向上测设出水平距离D,以定出线段的另一端点B。具体作法是从A点开始,沿AB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按已知设计长度D在地面上定出B′点的位置。为了校核,应再量取AB′之间水平距离D′,若相对误差不在容许范围(1/3000~1/5000)内,则将端点B′加以改正,求得B点的最后位置,使AB两点间水平距离等于已知设计长度D。改正数δ=D-D′。当δ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则向内改正。

图10-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2.精密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可按设计水平距离D,用前述方法在地面上概略定出B′点,然后按第四章介绍的精密量距方法,测量AB′的距离,并加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数,求出AB′的精确水平距离D′。若D′与D不相等,则按其差值δ=D-D′沿AB方向以B′点为准进行改正。当δ为正时,向外改正;反之,向内改正。

【例10-1】已知设计水平距离DAB为25.000m,试在地面上由A点测设B点。现用30m钢尺按一般方法测得B′点,经测量D′AB为25.008m,钢尺的检定实长为29.996m,检定温度t0=20℃,测量时温度t=8℃,A,B两点间高差为0.65m。则可求得三项改正数:

尺长改正

建筑工程测量

温度改正

建筑工程测量

倾斜改正

建筑工程测量

则AB′的精确平距D′=DAB′+Δld+Δlt+Δlh=24.993m,δ=+0.007m,故B′点应向外移动7mm,得到正确的B点,此时AB的水平距离正好为25.000m。

另外,精密方法也可以根据已给定的水平距离D,反求沿地面应量出的D0值。由钢尺的尺长方程式、测设时温度t以及AB两点间的高差h可求得三项改正数。则

D0=D-Δld-Δlt-Δlh (10-1)

再根据D0值来确定直线端点B的位置。

3.用光电测距仪测设水平距离

如图10-2,安置光电测距仪于A点,瞄准已知方向。沿此方向移动棱镜位置,使仪器显示值略大于测设的距离D,定出B′点。在B′点安置棱镜,测出棱镜的竖直角及斜距L。计算水平距离D′=L·cosα,求出D′与应测设的已知水平距离D之差δ=D-D′。根据δ的符号在实地用小钢尺沿已知方向改正B′至B点,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位。为了检核,应将棱镜安置于B点,再实测AB的水平距离,与已知水平距离D比较,若不符合要求,应再次进行改正,直到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为止。

图10-2 用测距仪测设水平距离

图10-3 测设水平角

二、已知水平角的测设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在已知角顶点并根据一已知边方向标定出另一边方向,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角值。测设方法如下:

1.一般方法

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盘左、盘右分中的方法测设,如图10-3所示。设地面已知方向AB,A为角顶,β为已知角值,AC为欲定的方向线。为此,在A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左位置照准B点,调节水平度盘位置变换轮,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A值,按视线方向定出C′点。然后用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定出C″点。取C′C″连线的中点C,则AC即为测设角值为β的另一方向线,∠BAC即为测设的β角。

2.精确方法

图10-4 精确测设水平角

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先用一般方法按已知角值测设出AC方向线(图10-4),然后对∠BAC进行多测回水平角观测,其观测值为β′。则Δβ=β-β′,根据Δβ及AC边的长度DAC,可以按下式计算垂距CC0。即

建筑工程测量

从C点起沿AC边的垂直方向量出垂距CC0,定出C0点。则AC0即为测设角值为β时的另一方向线。必须注意,从C点起向外还是向内量垂距,要根据Δβ的正负号来决定。若β>β′,即Δβ为正值,则从C点向外量垂距,反之则向内改正。

【例10-2】Δβ=β-β′=+48″,DAC=120.000m,则

建筑工程测量

过C点作AC的垂线,在C点沿垂线方向向∠BAC外侧量垂距0.0279m,定出C0点,则∠BAC0即为要测设的β角。

三、已知高程的测设

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根据附近已知水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上。

如图10-5,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32.481m,测设于B桩上的已知设计高程为33.500m。水准仪在A点上的后视读数a为1.842m,则B桩的前视读数b应为

b=(HA+a)-HB=32.481+1.842-33.500=0.823m

图10-5 测设已知高程

测设时,将水准尺沿B桩的侧面上下移动,当水准尺上的读数刚好为0.823m时,紧靠尺底在B桩上划一红线,该红线的高程即为33.500m。

当向较深的基坑和较高的建筑物上测设已知高程时,除用水准尺外,还需借助钢尺采用高程传递的方法来进行。

如图10-6,设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HA,要在基坑内侧测出高程为HB的B点位置。现悬挂一根带重锤的钢卷尺,零点在下端。先在地面上安置水准仪,后视A点读数a1,前视钢尺读数b1;再在坑内安置水准仪,后视钢尺读数a2,当前视读数正好在b2时,沿水准尺底面在基坑倾面钉设木桩(或粗钢筋),则木桩顶面即为B点设计高程HB的位置。B点应读前视尺读数b2

b2=HA+a1-b1+a2-HB (10-3)

图10-6 向深基坑测设高程

图10-7 向高处测设高程

当向高处测设时,如图10-7,向高建筑物B处测设高程HB,则可于该处悬吊钢尺,钢尺零端朝下,上下移动钢尺,使水准仪的中丝对准钢尺零端(0分划线),则钢尺上端分划读数为b=HB-(HA+a),该分划线所对位置即为测设的高程HB。为了校核,可采用改变悬吊位置后,再用上述方法测设,两次较差不应超过±3m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