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时期,全国行政区划大致分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其中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统称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统称为中五省),以及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统称为南五省)。
2. 明朝设立了十六都司、五行都司和二留守司来管理边疆地区。其中,十三个都司与布政使司名称相同,另外三个分别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3. 在明初,为了防御蒙古等边疆民族的侵扰,明朝在其北部边疆设置了四十余个卫所,作为边防的前线。这些卫所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它们的分布大致以阴山、大青行敏山、西拉木伦河为界。
4. 自永乐年间起,由于气候变化和农耕不济,明朝的北部边疆逐渐向南迁移。到了明中期,随着蒙古的复振,边疆再次内迁,明朝开始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并在长城沿线设立了九边重镇来加强防御力量。长城不仅成为了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也成为了当时明朝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