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15

个人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1】

读完《塘约道路》一书后,使我这个老扶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塘约村穷则思变,说变就变。他们把改革开放初分下去的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全村抱团发展,走集体化的道路,变化和成效皆惊人。他们巩固了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了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他们做好“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做好村民自治。我们也想变,我们创造的“四看法”,总结的“十子”机制,提出的贫困户脱贫“四有五覆盖”和贫困村出列“五通四有”形象指标,在全国、全省都有影响。但是,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怎么才能够更好地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闯出新路子。我想仅针对贫困户脱贫要有安全饮水,有安全用电,有安全住房,有就业技能;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全覆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全覆盖,教育资助等全覆盖,1-2项增收产业全覆盖。贫困村出列要通水泥(沥青)路,通客运车辆,

组组通公路和村庄内便道全部硬化,通宽带及电话,自然村村村通生产用电;有美丽乡村创建点,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或有执业资格医生,甘肃征地补偿标准,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有不低于3万元的集体经济等收入来说,我们主要认为,只要能通过各种办法整合项目资金到位,就能解决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的问题。读了《塘约道路》,进一步思考才进一步发现,要做好“四有五覆盖、五通四有”,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上级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在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进一步加强统的力量,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要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个人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2】

读《塘约道路》,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思考:一是中国的`事,总是从土地结束,又从土地开始。塘约道路,其实就是毛泽东时代创建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如同当年的人民公社。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刻的变革。其间经历了“包产到户”。今天的路该怎么走,值得反思。二是穷则思变,但变化的最大源泉,还是来自“三农”中的内生动力。坐着等人扶,等人帮,终究是“扶不起来的君子”。三是村级组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村两委,处于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最前沿,可谓主阵地,而决不能是“空壳村”,因为是“空壳村”,就没话语权,就没组织能力,就没威信,自然就不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塘约村的实际印证了这一点。四是学东南沿海,学中部,我们没有足够的基础、条件和机遇,但学塘约,你没有更多的此类的推托理由吧!因为都是贵州的贫困村,都是因外出打工者居多而留有诸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都是土地撂荒,都有自然灾害,都是穷山村。那么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呢?当然,学经验,不是照搬照抄,而塘约经验的确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如对土地,塘约经验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核心问题:测量、勘定是村的行为,是“确权”;颁证是政府行为,属“赋权”;交易是市场行为,属“易权”。通过“三权”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巩固了农村资源集体所有权,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五是“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这三新,说到的新农村建设的本质,缺一不可。没有前面的两新,最后的那一个新,就立不起来,经不起推敲。六是作家王宏甲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振聋发聩: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值得我们深思。七是王宏甲写的另一句话:一个领导者会阅读,这个地方才有前途。我们不能都是忙为借口,不去阅读,不去思考,不去借力,不去担当,不去突破,如此就是真正的没作为。

  【个人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3】

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2015年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推动村发展。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结合毕节实际,我们认为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关键要做好立好《村规民约》这一个“法”,开好党员会和群众会“两个会”,算好增收账、民生账和资源账“三笔账”,用好老年人、致富带头人、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代表“四种人”,解决好扶贫措施不精准、底数不清、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党委村务不公开“五道题”,补齐后进村整顿、村活动阵地提升、基层基础保障、“空壳村”清零、“范本村”创建和村减负“六块板”等六项工作。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