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形象特征包括人物形态特点、人物言语内容、人物行为特点、人物的生活环境等。形象特征是指与其他人物不同的独有特征,即形象个性的性别、年龄、职业、形体、神态、体态、相貌等不同特征。

人物形象特点:

抓住人物形态特点,即描绘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句子,先析外在特点,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分析体会人物情感。

抓住人物言语内容,领悟其心。即抓住人物语言,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辨析领悟人物思想情感。

抓住人物行为特点,品析其神。几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句,理解表层意思,分析深层含义,品悟人物的精神风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1
形象特征包括可感性、完整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艺术感染性。
1、可感性
文学形象同一般艺术形象一样,具有知觉、表象和想象所能把握的生动可感的属性。它不同于科学上标示抽象一般的种类、性质的图示和模型,而是表现为具体、生动、独特和个别的形态,或是一片景象,或是某个人物。
2、完整性
文学形象不是支离破碎的描绘和抒情,尽管有时只写了一草一木、一言一笑,但却能构成一个整体(一片风景或一个人物)。如果个别的片断描写互相脱节或矛盾,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形象;而必须互相呼应,构成某种合适的联系。
如鲁迅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时说:“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集外集·〈穷人〉小引》)可见合适联系的片断描写足以烘托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3、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是作家头脑的创造性产物,它既具有模拟、描绘对象的客观性方面,也具有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观性方面,它是造型性(或称“描绘性”、“描塑性”)和表情性的统一,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所谓“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意象”、“意境”等都包含这种意思,文学形象的这两方面的明显程度并不一律,在叙事性作品中造型性较明显,在抒情性作品中表情性较明显,但任何文学形象都必然同时具有这两方面。
4、艺术感染性
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感受时代、社会的脉搏,在想象中接触人物的生活,体验人物的命运,流连于风光景物之中,从而产生情绪的激动和共鸣;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瞻仰崇高的人物和业绩,领会艺术上的悲、喜的感情,判别美好和丑恶,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文学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来源,在于它的艺术真实性和激情功能。
扩展资料
形象的重要性
得体的塑造和维护个人形象,会给初次见面的人以良好第一印象。
包括发型、着装、表情、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女士的化妆及饰品等。最近服装自由的大企业越来越多了,对于着装也越来越自由化。
要想给人以好感,得体的塑造和维护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是无论男女均穿商务套装,要以高雅的穿着做为工作服。另外,装扮要看场合。不只是着色和款式,也要注意服装要合身。
个人形象不是个人性的,它承担着对一个组织的印象。服饰礼仪、职业礼仪渐渐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服饰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表示相互的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的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职业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象
第2个回答  2010-10-02
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有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由于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形象的特征:
①可感性。
②完整性。
③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④艺术感染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