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墓地(北京十三陵墓地价格)

如题所述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北京十三陵墓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京十三陵墓地价格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2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_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陵墓分布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天安门约50公里。它们分别是明成祖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庆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思宗的思陵,共计十三座。定陵是唯一发掘的陵墓。
地理位置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共传了16位皇帝。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另外,明代宗朱祁钰葬于北京西山的金山口。
历史渊源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0年5月3日获悉,北京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景区将面向全国推出医务工作者免费入园政策。医务工作者本年度内凭本人身份证,及国家卫生部或省级卫生部门颁发的医师资格证、护士执业资格证等有效证件,可免费入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皇家陵墓一直是盗墓贼光顾的首选对象,历朝历代的皇陵都没有躲过盗墓贼的魔爪,听说里面丰厚的宝藏,,而明朝的十三陵却是一个例外。以下分享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1
在明十三陵中,明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游客可进入地宫参观。定陵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为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我们常说的万历中兴就发生在这个历史时期。
明朝陵寝地宫入口不似清朝那般有规律可循,起初,人们想打开明十三陵中最为宏伟壮阔的长陵,奈何挖掘了一年仍旧没有头绪,便将目标放在比长陵规模稍小的定陵,借此探索明帝陵的规制。
专家在埋藏于地下深沟的指路石表面发现了地宫入口的方向,石头上写明“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金刚墙的背后便是地宫的大门,拱形大门为汉白玉材质,门扇呈翠绿色,后人已加固。打开大门,一座封存几百年的地下陵寝便出现在人们面前。
定陵地宫建筑面积约为1195平方米,从入口进入依次为隧道、前殿、中殿、左配殿、右配殿、后配殿。皇帝与两位皇后的棺椁安放在规模最为庞大的后殿。
帝后的神座前隔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五供前放置有嘉靖年款的青花云龙大瓷缸。这个瓷缸是用来点长明灯的,缸内盛放香油,油面上放置铜制圆瓢,瓢中设置灯芯,帝后棺椁安放后便可点燃,是谓长明灯。
白石镶边的棺床平整光洁,表面铺砌着尊贵的花斑石,由于挖掘的当时技术水平低下,地宫内出土的许多文物未能及时保存,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骨、金丝楠木棺材却在[十年]浩劫中被毁,因此,人们在游览地宫时便会洒下人民币以此祈福。
棺床的正中部位留有方形空穴,其中填满黄土,名为“金井”,其上便停放着万历皇帝的棺椁,两盘分别为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棺椁。
除此之外,帝后棺椁两旁停放着26只装满金银珠宝等陪葬品的朱漆木箱,价值连城,珍贵无比。
翻开历史的书籍,定陵的挖掘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明朝皇帝陵寝地宫的宏伟巨著,但也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及时保存其中文物,无疑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庆幸的是,人们仍然能从精致华丽的地上陵园感受明朝建筑技艺的高超。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2
明十三陵为何只有万历的陵墓被打开?
皇家陵墓一直是盗墓贼光顾的首选对象,里面丰厚的宝藏,让盗墓贼恨不得将整个皇陵搬空,历朝历代的皇陵都没有躲过盗墓贼的魔爪,而明朝的十三陵却是一个例外,明十三陵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皇陵当中保存的最好的,然而明朝的皇帝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逃过了盗墓贼的毒手,却没能躲过文明的发掘。
万历皇帝的定陵成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被开启的皇陵,最冤的是打开定陵的原因并不是真的想打开它,而是将他作为打开长陵的练手工具。
万历皇帝生前当皇帝也算是奇葩中的高手了,十几年不上朝,没想到几百年后,他的陵墓也遭到了奇葩待遇。
万历皇陵的定陵被发掘,最主要的原因来自郭沫若,当时明史专家吴晗在郭沫若的推动下,说服各方大佬,决定对定陵进行挖掘。
郭沫若是一个挖掘皇陵的狂热分子,他最想挖掘的其实并不是定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以就打开了和长陵规模相似的定陵。
郭沫若此生最想要挖的三座陵墓,一是秦始皇陵,秦始皇的陵墓工程巨大,就是移开上面的山就要花费现在600亿人民币;二是乾陵,武则天的陵墓历史上那么多盗墓高手都不能炸开一个口子,郭沫若对其也没有什么信心。三就是明朝永乐皇帝的陵墓,思来想去只有永乐皇帝的似乎还比较简单些。
郭沫若认为所有的皇陵都应该被打开,因为底下埋藏的文物应该与世人共享,如果一直埋藏在地下,那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但乾陵的坚固程度一直在盗墓界是有口皆碑,过了几百年,盗墓贼都没能炸开一个口子,郭沫若对此也没有什么信心,所以最后将目标放在了朱棣的长陵里。
郭沫若为什么会对这三个皇陵这么情有独钟呢,这还是有文人私心在里面。
据传说,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里面可能埋藏着《兰亭集序》,大家都知道兰亭集序在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人看来,能看一眼真迹便死而无憾了,至于这个陵墓里面是否真的有兰亭集序,只有打开了才知道。
而明成祖朱棣的长陵里面则可能藏着《永乐大典》,朱棣一生做了两件震动世界的事,一个是推动了郑和七下西洋,另一个是耗费巨资打造了古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这套书总共有1万多册,2万多卷,3亿7000万字,是当时古代文化典籍当中的瑰宝,但这套书流传至今的版本已是残缺不全的。
如果说还有哪个地方收藏的一部完整版的《永乐大典》的话,那最有可能就在朱棣的陵墓里。
对于这种缺失文化的狂热追求,长陵自然是郭沫若最想打开的陵墓之一,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害怕贸然打开长陵,对里面的文物造成破坏,所以就把万历的定陵作为了练手对象,谁让他的构造和长陵相似呢?
万历皇帝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倒霉,自己的坟墓都被当作小白鼠挖掘,只不过是想要积累经验去挖朱棣的陵墓而已。
1955年,郭沫若终于将自己的这个梦想付诸了行动,然而没有想到,定陵打开之后,由于对文物保护技术的不达标,直接导致定陵中精美的陪葬衣物氧化,许多精美的龙袍绸缎被毁坏得破烂不堪,全然失去了精美的模样。
更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之后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定陵博物馆当中万历皇帝和他两个后妃的棺椁,被愤怒的'人们拉到了广场之中,进行焚烧。
在这一时期,许多文物都受到了毁灭性的伤害,定陵当中的文物才见天日几年,又归为尘土。这一次挖掘行动应该给整个考古界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刚挖完没多久,人们就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错误。这次事件之后,所有的皇陵发掘工作都被叫停了,并定下了如果不是皇陵受到损坏,需要抢救性的发掘,不得对皇陵进行主动挖掘的规定。
在定陵事件发生之后,郭沫若还想动手挖掘长陵和乾陵,有了定陵的前车之鉴,郭沫若之后的申请都是泥牛入海。
明十三陵当中的各位皇帝们,可能在生前并没有想到,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防止盗墓贼盗墓,但绝不会想到,会被一群有证件的人的挖掘,正是因为有了定陵的伤害,反而其他的所有明皇陵都躲过了主动挖掘的尴尬。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3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1、十三陵是谁的墓地,依次建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明十三陵是北京市境内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景点有长陵、定陵、古神道、德陵,适宜游玩季节3月--5月、9月--11月,面积有四十平方公里;
2、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定陵。十三陵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里面葬在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据说长陵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却是定陵,因为在这十三座黄陵当中,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允许进行考古发掘的陵墓。
1956年吴晗提出发掘十三陵之一长陵的建议,建议得到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赞同,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起初提议先从最小的陵墓开始挖掘于是选择了定陵,定陵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哪个陵比较好,说法不一。有导游表示很多人对于十三陵有误解,认为买一张票可以看十三个陵墓,因为太多不知道去哪个比较多,其实现在开放的只有三个陵墓和一个神道。
如果对地宫比较感兴趣就推荐去万历黄帝的定陵地下部分面积非常大,如果对金丝楠木大殿感兴趣就推荐去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游客也最多,如果想看地面上保留比较好的建筑就可以去昭陵,一般团队游会选择去定陵和长陵,昭陵很适合散步怀古;
4、十三陵是谁的墓地信息来源,“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内容源自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具备参考性。如您对“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景区需要预约吗,十三陵开放的是哪个陵。
日本人为啥不挖十三陵,为什么说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明十三陵都有谁,明十三陵是哪十三陵,十三陵哪个陵最值得看,十三陵水库的传说有哪些”等内容有不同见解,或有更多相关信息想和网友分享,欢迎留言互动。
清十三陵的墓地在哪里
清十三陵的墓地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和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清十三陵一般指清朝皇家陵寝,是清朝的众多皇帝在河北遵化市和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修建的陵园,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十三陵的墓地在哪里
清十三陵在唐山市和保定市的两个陵园因为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所以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十三陵墓地比较著名的景点有:孝陵、裕陵等,其中,孝陵是顺治皇帝的陵墓,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墓。
清东陵于1661年开始修建,占地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明十三陵定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陵墓。定陵出土了丰富的冠服用品,为研究明代帝后服饰制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园?
明十三陵包含了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
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建筑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_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党羽的策划下,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最终,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