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头条:北宋外交大使富弼,两次出使辽国,不辱使命?

如题所述

宋辽和谈始末:两次出使辽国,我是如何谈判避免了割地的?

契丹人的心思,我一眼看穿。割地?休想!回顾我是如何拒绝辽主的割地要求,又使他放弃和亲、答应增币和谈的。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庆历二年(1042年)四月,我前往辽国中京(黑龙江)谈判。辽国使者刘六符接待了我们,他试探我:“如果我们皇上坚持要割地,会怎样?”

我:“割地,败坏了两国盟约,我们不会同意。要打战,那就打!”

宋夏战争,辽国趁火打劫,开口就要割地,官家派我来谈判,我倒要看看理亏的辽国怎么说。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我是如何步步紧逼让辽主放弃割地的?

向辽主呈上官家(宋仁宗)的回信后,我问:“两国友好了四十年,辽国突然要割地,为什么?”

辽主:“是大宋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你们什么意思?大臣都说直接出兵,是我跟他们说先和你们谈谈,要回关南,求而不得,再打不迟。”

索要关南?这是借口。当年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后周柴荣抢回关南十县,宋辽两国为了祖先故土不是没打过。

但是澶渊之盟都说好了:大宋不再追讨燕云十六州,契丹也不能再要关南十县。

辽主以开战威胁,难道我就怕了?我反问他:“大宋疆域万里,有数万精兵,法令修明,上下一心。你要打战,确定能赢?

辽主:“不能。”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我乘胜追击,又说:“宋辽开战,胜负不好说。假如辽国胜,战争伤亡的责任也是由皇帝来承担,军事贵族却可从中牟利;如果宋辽友好,那大宋的岁币都归皇帝支配,群臣无利可图。所以他们才要鼓动起兵。”

辽主被我说动,他觉得有道理,不住点头。

我解释道:“塞雁门,是要打元昊;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都是例行公事,没有针对辽国。”

辽主:“我还是想要回关南十县。”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真是固执啊,我只好又说:“晋高祖割让燕云十六州,周世宗追回关南十县,都是前朝旧事了。你们想取回关南,我们还想讨回燕云呢。真要争夺旧地,辽国讨不到好处。

辽主无话可说,换了话题:“你们讨伐元昊,怎么事先没告知我?”

我反击:“辽国讨伐高丽和黑水,提前通知我们了吗?”

接着说:“大宋天子带话给您,说从前不知道元昊和你们的关系,所以讨伐他。现在你有意见。讨伐他,就伤了我们的和气;不讨伐,边境百姓受苦。您说,怎么办?”

辽主沉默了很久,只好说:“元昊为寇,怨不得大宋讨伐。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和辽主谈完,刘六符又来试探:“我们皇上,不想要钱,还是想要关南十县。怎么办?”

我一听,告诉他:“我们皇上说:‘为人子孙,不敢把祖宗故地给别人。当年澶渊之盟,拿刀相见,真宗都没怕过,今天我们肯割地?你们要关南,不过是想要收税。我们给钱替代。我考虑到两国百姓,不想生灵涂炭,这才花钱。如果你们一定要割地,就是违背盟约。那我们就开战吧!我,无愧于天地。’”

刘六符听完,也只好说:“大宋皇帝心善,那我们就推动两国达成一致吧。”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第二天,辽主打猎,让我陪同。我说:“大宋希望两国长久友好。”

辽主:“割地给我,就能长久友好。”

我:“我们皇上让我转告您:‘辽想要回祖宗故地,宋也不想失去祖宗故地!辽以得地为荣,宋以失地为耻。兄弟之国,一荣一辱,怎么行?’”

我:“我朝皇帝还说,他并没忘记燕云十六州。但还是派了使者来谈,怎么做?大家心知肚明。”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我是如何避免两国和亲的?

谈判结束,刘六符又出现了:“我们皇上听了你说的荣辱之言,很有感触。谈钱就算了,还是谈谈和亲吧。”

我:“结婚容易生嫌隙。况且夫妻感情好坏、寿命长短难说,和亲关系不牢固,还是给钱最好。”

刘六符:“大宋皇帝有亲生女。”

我:“她才四岁,结婚也是十多年之后。就算早娶,也要四五年。和亲是为了解决眼前嫌隙,怎么等得了?”

我知道,他们嘴上说着不谈钱,实际上和亲就是贪图嫁妆。所以我说:“大宋公主的嫁妆不多,只有十万缗。”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果然,辽主不再提和亲。

我原本想待在辽国,确定好和谈内容再回大宋。但辽主心思不定,让我先回国,日后再确定是和亲还是给岁币。

献?纳?不可以!

庆历二年的七月,我再次出使辽国,八月抵达辽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的巴林左旗)。现在是夏天,辽主在上京避暑。

我带了三份誓书

一、和亲,不给岁币;

二、给岁币十万;

三、给岁币二十万,但是契丹要让西夏向大宋称臣。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

三选一,辽国选了给钱最多的那个。但他们提出:大宋给辽国岁币,必须加上“献”字

辽国这是想要占我大宋便宜,我当然拒绝。

“那改为‘纳’字,怎样?”

“也不行。”

辽主见我不肯屈服,便说要派使臣去找大宋皇帝商量

谈判结束,我告诉刘六符:“加‘献’‘纳’是不可能的。我头可断,绝不答应这种侮辱性的要求。”最终,我留下那封没有“纳”字的誓书,回大宋。

我没想到我以死相争、拒绝辽主用“献”“纳”二字,结果反倒是我岳父为了息事宁人,答应用 “纳”字?我没料到。

庆历二年(1042年)九月

彦国,不辱使命啊。两次出使辽国,一次女儿去世,一次儿子出生,都慨然不顾。

当初辽国派使者来讨要关南之地,群臣都不敢前往迎接辽使,只有彦国慷慨受命,说:“主忧臣辱,臣不敢贪生怕死。”

我曾担心你如颜真卿出使叛藩一般被害,幸好平安归来!

想起往日在洛阳,你我往来唱和。哪一天你再来我家中,吃一碗冷淘(凉面)

庆历二年(1042年)九月

《清平乐》剧中的欧阳修

富爱卿,朕真是怕了你了。当年朕要复封心爱的王氏女为“遂国夫人”,好让她可以常入后宫与我相聚。

任命的词头都写好了,谁知你一看,觉得不合适,当场就给退回来。从此开了“封还词头”的风气

朕知道你讲究原则。“岁纳”也还好,不打战就行。朕要升你的官,你就别再推辞了。

庆历二年(1042年)十月

《清平乐》剧中的宋仁宗

最帅女婿富弼?曾经有人嘲讽我,说:“文章却似呼延赞,风貌全同富相公。” 说我长得像你一样仪状恢伟,却没有文才。我今天看了你的头像,确实是美男子,怪不得名声在外。

庆历三年(1043年)

我早就说过,彦国是“王佐之才”。

当年我给晏殊推荐了两个女婿人选:富弼、张安道。晏殊问我:“哪个更好?”我说:“富修谨,张疏俊,富君器业尤远大。”

庆历三年(1043年)

我老了没有儿女,无人说知心话。多谢富相公念在先帝(宋仁宗)的情分上,时时关怀老身,也劝诫官家(宋英宗)要孝顺我老人家。

治平三年(1066年)

翻到彦国旧文,实在感慨。

你我早年同朝为官,原是知己,谁曾想老了反倒因为政见不合而交恶。当年,我未与你商量,就逼迫曹太后撤帘还政,并不是想要置你于“族灭之地”。

我只是觉得你偏向曹太后,我们要是商量不来,那么撤帘的事也就遥遥无期了。

因为英宗的濮议之事,你连相交甚深的欧阳修都疏远了。好在你还有司马光、文彦博、王拱辰这样的朋友,晚年也不至于太孤独。

熙宁六年(1073年)

《清平乐》剧中的富弼与韩琦

年纪大了,夫君你想辞官便辞官吧。夫君喜欢拜佛,妾身爱好听经。我们一起游山玩水,结伴到老

熙宁二年(1069年)

《清平乐》剧中的晏清素

宋夏战争,辽国趁火打劫,宋辽最终和谈,富弼是大功臣。富弼与辽主的谈判,尽显智慧与勇气。

宋仁宗屡次要给富弼升官,他都拒绝了,因为在他看来,增币是耻辱。为了维护大宋尊严,他愿意以死相争。

宁折不弯、正色慷慨,这就是富弼,一个极有血性的真君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