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如题所述



古甲骨上的雕刻痕迹被公认为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第三大考古发现之一。但是,它的发现过程非常偶然,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


光绪二十五年秋天,在北京清廷担任国子监土司的王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菜市口外的大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无意中看到的一些符号刻在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这种骨头上怎么会有几十万年前的雕刻符号?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一直研究古文字的王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不是一般的凹口,很像古文字,但其形制也不是篆书或篆书。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进行深入研究,他派人到大仁堂,以每根两两银子的高价,将药店里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他通过古董商范等人搜寻,共收集到1500多件。


经过对这些龙骨的仔细研究和分析,他认为它们不是“龙”的骨头,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动物骨头。他从甲骨上的刮痕中逐渐认出了“雨”、“日”、“月”、“山”、“水”等字,进而查出了商朝几个国王的名字。所以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刻在动物骨头上的古字。此后,这些刻有古字的甲骨文在各行各业引起轰动,文人墨客、古玩商人争相购买。


曾有人质疑王发现中医有汉字的龙骨,说王的相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王吃的龙骨已在药店加工成细粒,看不到刻字。而且当时菜市口地区还没有大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中不锈钢方管的舜冶金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的中药铺里,龙骨都是一块一块卖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他去中药铺买龙骨,还是这样。至于大仁堂药店,当时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一家很有名的喜和年堂中药店。那时候人们迷信熙和年堂,买中药都要去熙和年堂药店。这也可能是当时误传的结果。


在甲骨卜辞被证实之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一直在农田里挖掘古代甲骨。据说第一个把甲骨作为药材卖给中药店的人是一个叫李成的理发师。有一次他得了脓肿,没钱求医买药,就把这些甲骨文磨成粉,敷在脓肿上。没想到流出来的脓被骨粉吸干了,发现骨粉有止血作用。从那时起,他收集它们,把它们描述成龙骨,并把它们卖给中药店。


经多位学者专家考证,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的工具。占卜之前,人们把龟甲和牛的肩胛骨看得整整齐齐,然后在甲骨背面钻一个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说清楚,然后用燃烧的小树枝把深窝或沟边烧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出现裂纹。因此,算命先生根据裂缝的长短、粗细、平直度、外观来判断事物的吉凶、成败。占卜之后,用小刀将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占卜的附近,这就是占卜。刻有甲骨文的甲骨被妥善收藏在坑中作为档案,然后流传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称为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