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凌云多壮志”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下一句是“敢教日月换新天”。

语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七律·到韶山》,原句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全诗原文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白话文意思是: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在此次政变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当时韶山人民成立了农民自卫军,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后来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1959年6月,毛泽东巡视回到故乡,夜深不眠写下这首《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这首七律,记述了作者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诗前小序,虽短短两句,28个字,却对故乡无限深情。作者以历史的高度,用如椽的大笔,为32年间韶山天翻地覆的巨变掀开了史诗的序幕。首联与诗前小序相照应,表明此诗是对32年前往事的回忆和作者对故乡怀有一片深情。别梦依稀咒逝川,写今日久别重逢,如流的岁月唤起了作者已依稀如梦的回忆。别梦依稀,深沉地抒写了作者多少年来对故乡神驰梦绕的怀念。

颔联紧接上联,不但诗化、形象地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武装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也象征全国军民与蒋介石的斗争。一个“卷”字状写了农民运动波澜壮阔、迅猛发展的声势。

颈联是对韶山、湖南乃至神州大地各族人民英勇斗争为国捐躯烈士的歌颂。因为农民运动受到残酷镇压,当会有很多革命志士牺牲,不过革命并未因此停止,而是按照“压力愈大,反抗愈烈”的革命规律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尾联形象地描写了故乡旧貌换新颜的景象,生动感人。作者从历史的万千追忆中转回到现实。又承“新天”而描写现实社会的美好。眼前的现实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9

“唯有凌云多壮志”下一句是“敢教日月换新天”。

1、此句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到韶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诗句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3] 

3、《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5

“唯有凌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是毛主席的诗词,原文如下:

《七律·到韶山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赏析】: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一年他只有十七岁。

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且有是老大还家,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

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首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