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二字有几种解释

如题所述

[ jīng shén ]

1、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上的负担。

2、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精神。

[ jīng shen ]

1、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焕发。

2、活跃;有生气: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挺精神的。

3、英俊;相貌、身材好:瞧这小伙儿长得多精神!

引证: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夏先生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灵魂、精力

一、灵魂:[ líng hún ]

1、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2、心灵;思想:纯洁的灵魂。

3、人格;良心:出卖灵魂。

4、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精力:[ jīng lì ]

精神和体力:耗费精力。

出处:叶紫 《电网外》一:“这儿他有用毕生精力所造成的一所小小的瓦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3

[ jīng shén ]

1、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上的负担。

2、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精神。

[ jīng shen ]

1、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焕发。

2、活跃;有生气: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挺精神的。

3、英俊;相貌、身材好:瞧这小伙儿长得多精神!

引证:老舍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夏先生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近义词:灵魂、精力

一、灵魂:[ líng hún ]

1、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2、心灵;思想:纯洁的灵魂。

3、人格;良心:出卖灵魂。

4、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精力:[ jīng lì ]

精神和体力:耗费精力。

出处:叶紫 《电网外》一:“这儿他有用毕生精力所造成的一所小小的瓦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31

“精神”的有如下几种解释:

    指人的精气、元神。

    指人的意识。

    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精力体气。

    形容人或物有生气。

    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风采神韵。

    精明,机警。

    神通。

    哲学名词。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

①《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②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③元·揭傒斯《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④明·宋濂《看松庵记》:“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

2.指人的意识。

①《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②清·刘大櫆《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蕴结也。”

③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①宋·王安石《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②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凡公(袁可立)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④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参考资料

王符.潜夫论·卜列.东汉:典籍文献,汉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2%BE%E7%A5%9E/18441?fr=aladdin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9
精神,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两种。其一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其二指宗旨。
词语释义
基本解释
①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面貌 ㄧ~错乱 ㄧ~上的负担。

②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

分解解释
精 jīng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精”。

细密的,与“粗”相对:精密。精细。精确。精制。精读。精选。精心。精研。精雕细镂。

聪明,思想周密:精悍。精敏。精明。

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精华。精英。精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精力。聚精会神。无精打采。

专一,深入:精诚。精忠。精炼。精湛。精严。

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精子。

很、极:精湿。精瘦。精光。

完美,最好:精美。精妙。精益求精。

明朗,清明:“天精而见景星”。

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精灵(a.鬼怪;b.机灵)。妖精。

古同“菁”,花。

神 shén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农。神甫。神权。鬼使神差。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神秘。神奇。神异。神话。神机妙算。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勇。神医。神通。神圣。神速。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神。凝神。神魂颠倒。

表情:神色。神采。神姿。神志。

精神:神清气爽。

姓。[1]

使用示例
(1)艰苦奋斗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2)陈景润叔叔的治学精神实在令人佩服。

(3) 我们不但要有雄心、有胆识,还要有实干精神。

(4) 年轻人要把远大的抱负和实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5) 她用不屈的精神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第4个回答  2020-11-06
“精神”的有如下几种解释:
1. 指人的精气、元神。
2. 指人的意识。
3. 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4. 精力体气。
5. 形容人或物有生气。
6. 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7. 风采神韵。
8. 精明,机警。
9. 神通。
10. 哲学名词。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
①《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②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③元·揭傒斯《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④明·宋濂《看松庵记》:“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
2.指人的意识。
①《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②清·刘大櫆《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蕴结也。”
③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①宋·王安石《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②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凡公(袁可立)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④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