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茗烟和焙茗是同一个人吗

如果是,曹雪芹为什么要改名字呢???

茗烟和焙茗是同一个人。
首先,红楼梦里的丫头、小厮只要是主子起的名字,很少有重字的;
其次,如果是相同地位、相同职能的丫头、小厮,而且是主子起的名字,基本上会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珍珠(袭人的原名)和琥珀,鸳鸯和鹦哥(紫鹃的原名),晴雯和麝月,秋纹和碧痕等;
第三,贾宝玉身边的小厮,最得力的固然是茗烟,但并不是只有茗烟一人,在顽童入学堂那一回里,提到了贾宝玉身边的另外两个小厮,一个叫锄药,一个叫扫红,这两个名字可以看出来,第一个字是动词,而第二个字是名词,动词和名词搭配起来就是一件雅事,而焙茗这个名字显然也是符合这个风格的;
第四,在某一种场合下,焙茗改名为茗烟,因为都有“茗”字,而且均为宝玉的小厮,如果是两个人,是不符合贾府起名的逻辑的,他完全可以再起一个其他的名字。
由此,可以确认,茗烟和焙茗就是一个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9
各古本情况一览: 庚辰本、戚沪本、戚宁本、舒序本中“茗烟”自第24回起至34回突然改名“焙茗”,到第39回又恢复“茗烟”。 现存23、24两回的各版本有关情况如下: 庚辰本、戚沪本、戚宁本、舒序本:23回茗烟,24回焙茗; 蒙府本、甲辰本、列藏本、杨藏本:23、24回一律作茗烟; 郑藏本(只存两回,偏偏就是这两回):23、24回一律作焙茗; 程高本称“茗烟”改名叫“焙茗”了。 值得注意的是:戚沪本、戚宁本、列藏本64回再次出现焙茗的名字。 茗烟是贾宝玉的心腹小厮,是颇受贾宝玉喜爱和信任的一个重要仆人,在《红楼梦》中戏份很多,在情节上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在十几种的古本中,关于他的名字出现了多次反复,有时“茗烟“,有时又是“焙茗”,而且毫无规律可寻。到底是曹雪芹有深意存焉还是笔误,抑或只是简单的取名上的反复,不得而知,耐人寻味。 周汝昌先生主编的《红楼梦辞典》“茗烟”条目下只有三个字,“即焙茗”,可见周先生认为茗烟最原来的名字是叫焙茗的。再找到“焙茗”条,称:“焙茗又叫茗烟。旧行本第二十四回叙及茗烟告诉贾芸,因宝玉嫌‘烟’字不好,所以改叫‘焙茗’。新校本无此段文字,且在第三十九回茗烟这个名字又有出现。”这里完全是高鹗自作聪明地擅自打的一个补丁,是毫无根据而且是破坏曹雪芹原意的。“茗烟”这个名字叫了这么久,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贾宝玉才觉得不好呢,而且取这个名字的人除了贾宝玉还有谁呢?以前喜欢这个名字,现在又不喜欢“烟”这个字了?有人或许会说情随境迁,喜好有变化很这场,但是,偏偏是“烟”这个字,贾宝玉的喜好是不会有反复的,他心里是喜欢这个字的。宝玉曾和姐妹们说:“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而且还不是一次,又说:“我只愿这会子马上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形迹,不如再化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见,须得一阵大乱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如此两段个性鲜明的内心表白,让人惊叹不已。贾宝玉是愿自己死后变成烟的,烟在他心中是个好东西,是他所向往的愿意化作的,怎么又讨厌“烟”这个字呢。所谓高鹗的补丁,完全是没必要的,也是不足取的。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夺目红》里对茗烟的名字作了细致的分析。他认为这必须从宝玉小厮命名的整体去推考。贾府之中,下人的名字往往有对仗,而且对仗工整,多取诗句或吉利之言,如元春的丫鬟叫抱琴,迎春的丫鬟叫司棋,探春的丫鬟叫待书,惜春的丫鬟叫入画,喻“琴棋书画”意,又有晴雯对绮霰,秋纹对碧痕(浪)。第二十四回,贾芸拜访贾宝玉,这里提到了宝玉的六个小厮,先是说茗烟和锄药在下棋,因夺“车”拌嘴,又说四五个小厮在掏雀儿,点名是引泉、扫花、挑芸、伴鹤。后来四个小厮的名字可能是根据他们干的工种来取名的,而且除了茗烟之外,其他五个名字都是动词加名词的动宾短语,对仗是工整的,如果把茗烟换成焙茗的话,就又合情合理了。可见茗烟原名的确是焙茗,是宝玉改了名,至于为什么要改名,明显周汝昌先生的解释要高明的得多。他提到宝玉给潇湘馆题的对联,上句就是“宝鼎茶闲烟尚绿”,“茗”即“茶”也,可能宝玉由此给焙茗改名为了茗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林黛玉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周汝昌先生还提到引泉和和扫花合起来,是“沁芳溪”的注脚,而引泉和焙茗合看的话,又是品茶拢翠庵的隐喻,以此推及小厮取名与宝玉生命中其他女性的关系,此处不作赘言。 事情似乎因此就很清楚了,不过不能忽视的是宝玉的另外一个小厮墨雨。这墨雨两字是个名词,正好与茗烟可以成一对。而小厮扫红又和小厮扫花的名字重复,不知是哪一个讹误,这样谁与谁对仗就又乱了,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又有一种说法称曹雪芹这样把茗烟和焙茗两个名字换来换去真实目的是故意放的一个烟雾弹。茗烟改名的性质实际上跟曹雪芹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书中一样,反映了曹雪芹复杂的心态,又想青史留名,又怕出事,还又不忘曹根。他怕书中提到的曹雪芹乃至贾宝玉甄宝玉被别人联系到自己身上,怕引出文字狱,于是就故意在书中制造名字的混乱,好像是在对别人说:“看看,世上重名的多的是,书中王熙凤还有两个呢,一个人的名字又可以更改,你们看到的曹雪芹不是我。”这样的话读者在看到书时不至于把书中人和他划等号,也不会忘了他这个人的存在,实在是一举两得。这种写法实际又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写作手法的一种体现。此种说法我个人觉得有些牵强,思想蔓延有点过长了,曹雪芹在创作过程确实有着那种复杂的心态,但未必在这个名字的变更中就有体现。 一个名字的变更本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对于《红楼梦》的主题,对于思想的表达没有大的影响,只是一个细节,也许曹雪芹有某种深意存其中,至今我们只能尽量去窥探其中真意了。但无论以上哪一种说法,我觉得都有其合理性,起码都能自圆其说,不至荒谬,我想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的发掘空间,对《红楼梦》真情的探轶难有尽头。
第2个回答  2019-06-07
是的,书中明确写道茗烟后来改名为焙茗。
第3个回答  2019-07-30
是,一开始叫茗烟,后来贾宝玉不喜欢烟这个字就改为焙茗了
第4个回答  2014-06-28
是同一个人。因为宝玉觉得名字不好。给他换了名字。望玉宝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