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典故

简洁一点,记大概意思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扩展资料:

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程门立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9

程门立雪的典故:

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杨时,他非常尊敬老师。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程颢。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程颢死了。他听说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又拜程颐为老师。有一个下雪天,杨时去找程颐请教一个问题。他到了程颐家里,听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便一声不响地等着。过了好久,程颐醒了,才知道杨时已经等了好久,赶忙起来同他议论问题。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

杨时这种爱好学习、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后来,人们就把这件
事概括成“程门立雪”这句成语,来形容那些爱好学习又尊敬老师的人。

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处: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

原文:“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释义:游酢、杨时第一次拜见伊川(程颐),伊川闭着眼睛坐着,游、杨两人在旁边恭恭敬敬站着.伊川醒来,看着两人说:“你们还在这里吗?天已经晚了,暂且停止吧.”等到两人出门,门外的雪有一尺深.

另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

原文: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暝:同“眠”,瞌睡。侍立:陪立在旁。去:离开。既:已经。觉:睡醒。

释义: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程颐正在打瞌睡,杨时与同学游酢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扩展资料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汉族,洛阳伊川(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

程颢: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倡导“传心”说。主要作品《定性书》、《识仁篇》等。

杨时(1044—1130)字中立,号龟山,北宋学者、官吏。我国著名的理学家。北宋熙宁九年登徐铎榜进士,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还担任过知县、秘书郎、著作郎、径筵、左谏议大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程门立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5

典故: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

寓意: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扩展资料

成语:程门立雪

读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意思: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出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近义词:尊师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反义词:班门弄斧 [ bān mén nòng fǔ ]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出自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例句: 要学好这门技术,就必须拿出程门立雪的精神来,虚心向师傅求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4

有关“程门立雪”的典故,主要有两个。

1、《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2、《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扩展资料

1、程门立雪的近义词:

(1)尊师重教:“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2)程门度雪:释义为尊师重教,出自清·金埴《不下带编》第一卷。“一架绳床共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独惭三十无能立,难向程门度雪中。”

(3)立雪求道:立雪求道,一指程门立雪,比喻尊敬老师,不畏艰难虚心求教,通常形容此人好学,有毅力;二指旧指恭敬虔诚地求道。

2、程门立雪的释义: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参考资料:程门立雪-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8-30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意义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