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

如题所述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孕育期,从19世纪30年代,以“便士报” 为标志。

二、产生期:20世纪初,以“扒粪运动”为标志。 1903年,美国创建第一家公关专业机构“宣传顾问事务所”,标志现代公关的诞生。

三、发展期:1923年,以纽约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为标志。

四、成熟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共关系 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以“双向对称”模式的确立为标志。

拓展资料: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

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

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共关系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

包括选创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

参考资料:公共关系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5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孕育期,从19世纪30年代,以“便士报” 为标志。
2、产生期,20世纪初,以“扒粪运动”为标志。 1903年,美国创建第一家公关专业机构“宣传顾问事务所”,标志现代公关的诞生。
3、发展期,1923年,以纽约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为标志。
4、成熟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共关系 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以“双向对称”模式的确立为标志。

拓展资料

首先公共关系定义种种
1,1976年,美国莱克斯·哈罗博士把"公共关系"定义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同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做出反映;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测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2,1978年8月8日至10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各国公共关系协会世界第一次大会上,把"公共关系"定义如下: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想组织领导人提供咨询意见,并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为以服务于本组织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艺术和社会科学.。

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立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评估,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

4,美国公共关系学会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定义:

(1)公共关系是企业管理机构经过自我检讨和改进之后,将其态度公诸社会,借以获得顾客,员工及社会的好感和了解这样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

(2)首先,公共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为获取大众之信任与好感,借以迎合大众之兴趣而调整其政策与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其次,公共关系是对此种已调整的政策与服务方针加以说明,以获得大众了解与欢迎的一项工作.

(3)公共关系是一种技术,此种技术在于激发大众对于任何一个人或组织的了解并产生信任.

(4)公共关系是工商管理机构用以测验大众态度,检查本企业的政策与服务方针是否得到大众的了解与欢迎的一种职能.

从公共关系的性质来看,公共关系是一种关系,职能,活动,职业,工作,技术,艺术,政策。
从公共关系的特征来看,公共关系具有功利性,相关性,公共性,互利性,连续性,职业性,政策性。
从公共关系的直接和最终目标来看,公共关系是为了传递,交流信息,增进相互了解;获得理解,改善态度。

公共关系是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媒介,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通过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取得相关公众的了解,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求得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组织活动,管理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公共关系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管理科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研究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边缘学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公共关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2
  1、巴纳姆时期
  美国风行起来的各种组织的报刊宣传活动被认为是公共关系的真正源头。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报刊史上由《纽约太阳报》领头掀起了一场以大众读者为对象,大量印发通俗化报刊的“便士报运动”,这场“便士报运动”给那些急于宣传自己、为自己制造神话的公司、组织以可乘之机。当时,不少公司和财团雇佣专门人员炮制煽动性新闻,为自己作夸大和虚假的宣传。而报刊则为了迎合下层读者的心理,也乐于接受发表。这种配合,便出现了当时的报刊宣传代活动。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菲尼尔斯·巴纳姆(Phines·T·Barnum)。 菲尼尔斯·巴纳姆(Phines·T·Barnum)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报刊代理人,因制造舆论宣传,推动马戏演出而闻名于世。巴纳姆的信条是 “凡宣传都是好事”。他是一家马戏团的老板,利用报纸为自己的马戏团制造过不少神话。当这种骗局被揭穿之后,报刊宣传活动就受到了人们的批评。因此,在公共关系发展史上,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公众被愚弄的时期”、“反公共关系的时期”或“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后来,人们以此为鉴,明确了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必须奉行诚实、公正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原则和精神。此外,1882年,美国律师、文官制度倡导者多尔曼·伊顿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发表题为《公共关系与法律职业的责任》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他首次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概念。总之,这一时期的公共关系活动已带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2、艾维·李时期
  1903年,美国著名记者艾维·李(Ivy·Lee)在美国开办了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事务所,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该公共关系事务所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产生的。
  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集中,美国3/5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垄断巨头手中,这些垄断巨头分布在铁路、矿山、石油、金融等领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牟取暴利,损害公众的利益,无视社会道德,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于是,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激化,各个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愈益尖锐,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对工商巨头的敌意。在此情况下,终于爆发了以揭露工商企业的丑闻和阴暗面为主题的新闻揭丑运动——一些有责任心的记者专门收集、报道工商巨头的丑闻。这一运动在现代新闻史上被称为“揭丑运动”,也叫“扒粪运动”。在1903-1912年近十年的时间里,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此类文章达两千多篇,从而使许多大企业和资本家声名狼藉。垄断财团最初试图使用高压手段来平息舆论。起先他们对新闻界进行恫吓,提出要起诉,说新闻界犯了诽谤罪;继而,又以不再参与揭丑运动的报刊登广告相威胁。当这些都未奏效时,他们又变换手法,以贿赂为武器,一些大财团和大公司公开雇用记者创办自己的报刊,仿效19世纪报刊宣传活动的手法,杜撰有利于工商巨子们耸人听闻的神话和“新闻”,遮掩自己公司和企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果适得其反,公众对垄断财团的敌意反而与日俱增,于是,以“说真话”,“讲实情”来获得公众信任的主张提了出来,并越来越得到工商界一些开明人士的赞同,“象牙塔”被“玻璃屋”所取代(“象牙塔”——企业家们按自己的企图建成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企业。“玻璃屋”——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实行门户开放)。艾维·李就是“说真话”的社会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艾维·李曾是《纽约日报》、《纽约时报》和《纽约世界报》的一位记者。他针对巴纳姆式宣传活动的局限性,提出了“说真话”的宣传思想。他认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获得良好的声誉,不是依靠向公众封锁消息或者欺骗行为来愚弄公众,而是必须把真实情况披露于世,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所有情况都告诉公众,以此来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1903年,艾维·李开办了一家正式的宣传咨询事务所,从而成为向客户提供公共关系咨询并收取费用的第一位职业公共关系人员。“说真话”和“公众应该被告知”是他的《原则宣言》中总结出来的著名的经验性主张,为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基础。因此,被人们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3、伯内斯时期
  艾维·李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创始人,但他的公共关系实践却被认为“只有艺术,无科学”,这就是说,他虽然有丰富的公共关系实践检验,但没有系统而科学的公共关系理论。真正为公共关系奠定理论基础,使现代公共关系科学化的,是另一位现代公共关系的先驱——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顾问爱德华·伯内斯。 1913年,伯内斯(1891—1995)曾受聘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担任该公司的公共关系经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和夫人在纽约开办了公共关系公司,1923年,他出版了论述公共关系理论的著作《舆论明鉴》,在该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该书也成为公共关系学的第一部经典性著作。同年,他在纽约大学首次讲授公共关系课程。之后,又于1925年写了教科书《公共关系学》,1928年写了《舆论》,从而使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他是公共关系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的关键人物。伯内斯公共关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提出的“投公众所好”的主张。他认为:首先应该了解公众喜欢什么,对组织有什么样的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的宣传工作,以迎合公众的需要。明确肯定了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要向组织提供政策咨询,而不是仅仅向社会作宣传,他提出公共关系的整个活动过程,应当包括从计划到反馈最后到重新评估等八个基本程序,总之,伯内斯在理论上做出的贡献,对公关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在1924年,美国的《芝加哥论坛报》发表社论强调指出,公共关系已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它既是一种管理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社会各界都必须重视公共关系。因此,有人认为,这一社论的发表既是公共关系科学化的标志,也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系统化的标志。
  4、现代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发展时期。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简称IPRA)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第一批会员包括欧、美、亚、非各大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这标志着公共关系已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这一时期,以卡特利普、森特和杰夫金斯为代表的一大批公共关系专家和大师,在理论和实践上把公共关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提出了一种公关新模式,即:“双向对称”模式。在他们看来,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把组织的想法和信息传播给公众,另一方面又必须把公众的想法与信息反馈给组织,唯其如此,一个组织才能求得双向沟通和对称平衡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卡特利普和森特的“双向对称”模式的公关思想集中反映在他们于1952年出版的《有效的公共关系》这部著作中,这部著作被称为“公关圣经”。弗兰克·杰夫金斯是英国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主要负责科技公共关系,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写了大量的著作,他是英国公共关系协会顾问,早年主修经济学,并曾在伦托基尔公司从事公共关系工作。1968年,他开办了公共关系学校,讲授公共关系、广告和市场等方面的课程,他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学识渊博,在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广告学》、《市场学、广告学和公共关系辞典》、《有效的公共关系设计》、《公共关系学》等。这些书丰富和发展了公共关系理论,促进了当代公关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的实务活动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关教育的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至今为止,美国已有400多所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
  总之,公共关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巴纳姆、艾维·李、伯内斯到卡特利普、森特和杰夫金斯,是一个日趋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严格说来,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共关系的面貌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才真正走上科学和职业道德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第3个回答  2015-06-30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孕育期,从19世纪30年代,以“便士报” 为标志。
  2、产生期,20世纪初,以“扒粪运动”为标志。 1903年,美国创建第一家公关专业机构“宣传顾问事务所”,标志现代公关的诞生。
  3、发展期,1923年,以纽约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为标志。
  4、成熟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共关系 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以“双向对称”模式的确立为标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7-08
公共关系观念的演变经历了私利——互利——公利三个阶段:
  私利观念阶段(一战至二战时期):单向劝服,反动公共关系。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企图影响他人,操纵他人”的劝服报道为传播方式,一味强调单方面的利益,为实现一方利益,不惜愚弄和欺骗公众。
  私利阶段的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是以“劝服操纵”为基本假设的。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种单向的劝说性报道活动。这种观念把公共关系定义为:为了实现主办单位的利益而去操纵公众的行为,常常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互利观念阶段(二战后):双向沟通,交互公共关系。
  二战后,公共关系开始由单向的报道活动,逐渐转向双向的有组织的沟通。
  互利观念的基本假设在于: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是一致的,越能够满足公众的利益,越可获得他们的认同,越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壮大。
  公共关系从单向报道演变为双向沟通,是公共关系观念和功能的一次重大突破,组织不仅要顾及自身利益,进行单向说服,同时也要兼顾公众需求,进行双向交流。
  公利观念阶段(80年代后):达成公共利益,战略公共关系。
  重视组织利益,更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公利观念的基本假设在于:一个健康的组织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无法相容的,只有组织和相关公众之间的互惠互利是不够的,这种互利的结果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损害了公共利益,只有组织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互统一协调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实现共赢的局面。
  根据以上分析,与私利——互利——公利3个阶段相对应,把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分为反动公共关系(假公共关系)、前摄公共关系、交互公共关系和战略公共关系4个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