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夏洛特烦恼》?

如题所述

有一种电影不被院线看好,却被观众点赞,《夏洛特烦恼》就是其一。

故事从一个叫“夏洛”的中年男人说起。

一事无成,对现实不满且靠着妻子马冬梅寄生的夏洛在参加昔日暗恋对象秋雅的婚礼上,出风头不成反被奚落,恼羞成怒的他大闹婚礼现场。就在场面混乱之际,妻子马冬梅赶到。夏洛为了躲避马冬梅的追打,逃到了卫生间避难,醉意浓重的他在马桶上睡着了,醒来莫名奇妙回到了高中时代。

如果给你重来一次的机会,你会怎么做?

面对重新开始的一切,夏洛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靠记得的歌成了一代音乐教父,迎娶白富美秋雅,开豪车,住豪宅,开游艇趴,从此登上人生巅峰。可惜娇妻秋雅出轨,自己被查出了艾滋病,一时间众叛亲离,蓦然回首只有马冬梅仍然一如既往爱着他。

《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组合首次试水的一部小成本电影作品,笑点之下隐藏着许多细节和真相,乍看之下笑满面,仔细品来泪满衫。其实导演不过是用鬼斧神工之势将活生生的人间百态粉饰成了一部喜剧,只有当我们剥开喜剧的外衣才能真正看到让人笑中有泪的现实内核。

如果你只是当笑话一样,对电影一笑了之,那就太可惜了。下面我将从电影的逆袭之路,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带大家解读这部电影为何会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中逆袭成为黑马之作,收获好口碑。

01、逆袭之路:从不被院线看好,远低于三成的排片量,到14.41亿的终极票房,是质量的体现,是口碑的积攒

5年前的国庆档,初次向电影市场试水的开心麻花遇上了玩转商业票房的徐峥,小成本喜剧《夏洛特烦恼》撞档了囧系列之《港囧》。自古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说法,然而对于逐利的院线方来说,保证影院的上座率和收益,才是第一位,“谁的票房记录好,就给谁更多的拍片”是他们默认的排片底层逻辑。

当时院线集体不看好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将七成的排片给了《港囧》和《九层妖塔》,而《夏洛特烦恼》就只能与《解救吾先生》等几部影片共同瓜分剩下的三成排片。没有充裕排片场次意味着首映日票房就冲不上去,当时没有排片的“夏洛”,真的特烦恼。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出现了与低迷排片率形成巨大反差的观众好口碑。网友“奥巴马儿跑得快”这样表示:

《夏洛特烦恼》比《港囧》好一千个《煎饼侠》。

观众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成了这部电影逆袭的关键,终于在10月4日《夏洛特烦恼》逆袭《港囧》,成了2015年国庆档最大的黑马。最终收获豆瓣7.6的评分和14.41亿的票房,完虐了只有 5.7分的《港囧》。

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并不是绝对因素,质量过关才是硬道理。记得沈腾在《金星秀》的访谈节目中做宣传时很诚恳地说:

“如果大家进了电影院,觉得这部电影不好,那我沈腾以后再有任何的作品你们就都不要买单了,算是对我的惩罚。”

当时,我以为这只是沈腾一句渲染节目氛围的玩笑话,没想到他真的所言非虚。那开心麻花的自信来自于何处呢?当然是他们前期拍摄时方方面面的努力了。这样反败为胜的局面是《夏洛特烦恼》的逆袭,也是开心麻花的逆袭,而支撑他们逆袭的是好质量和好口碑。

02、人物形象:形色各异的角色设置之下是统一的丑陋面孔,是人性的弱点,而差异化的丑陋是为了反衬唯一的人性亮点

角色是隐射众生的符号化人物,影片就像一面可以照出真面目的镜子,角色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透过镜子照出的自己。形形色色的角色虽多,但是总有能让你对号入座的一个,而他们身上暴露出来的或许是你不敢承认和面对的一面,或许是与你极度贴合的一面。

①不同角色却拥有同一张丑陋的面孔,在丑陋之下是人性最真实的弱点

吃软饭的夏洛;自私自利的秋雅;拼爹虚伪的袁华;夏洛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底层人物。生活上的不如意,带给他无尽的空想。不懂得脚踏实地的奋斗,只会自怨自艾,靠着妻子马冬梅,活成了一个对婚姻没有担当,对自己没有追求的寄生虫。

《教父》里说人生观:第一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步全力照顾好家人,第三步尽可能帮助善良的人,第四步为族群发声,第五步为国家争荣誉。

普通人能做好前两步就已经不容易了,不过夏洛一个也没有实现。他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对于别人实实在在的默默付出,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总是去追求不切实际的假大空。只有经历了鬼门关走一遭,在饱尝世态炎凉后,终归在一碗茴香打卤面前,才找到了人生的本味。

秋雅从外表看是大多数人的梦中情人类型,拥有漂亮的容貌、优雅的气质、温柔的举止、良好的家教,一出场便俘获众多愣头青年的芳心。但是她却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她不善良也不贤惠,甚至对婚姻连最基本的忠诚都没有。爱情不过是她追求高物质借用的一个谎言。

袁华在电影中是典型的天之骄子。他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区长的儿子,就是一个被光环笼罩的人。可是这样一位“三好学生“,走出校门却和流氓勾肩搭背。对于夏洛的骚扰敢怒不敢言,对于同学马冬梅被流氓带入小树林,他选择了冷艳旁观。

夏洛、秋雅、袁华包括收礼的老师、互相鄙视嘲笑的同学,剧中的这些角色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他们身上丑陋的人性,看到的又是人性弱点最真实的部分。事实上,现实生活本就如此,充斥着方方面面的丑陋,喜剧只不过把这部分放大了而已。

②众多“丑”角人物的存在,不过是为了突出那稀缺的美好人性

愿坐在电动车上笑,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哭,这就是马冬梅!她除了脾气暴躁了一点,特别适合居家过日子。她善良,心甘情愿地为夏洛付出。可惜,她爱上的不是一个想居家过日子的男人。

马冬梅是电影里一个少许有人性亮点的人物。从开头的第一句台词,到不畏流言地追求夏洛,再到默默付出悄然离去,马冬梅一直都在做自己,遵从本心,说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做自己想做而大家不敢做的事,一点不做作、不虚假。

可以说她身上的人性光辉正是其他角色体现的众多丑陋人性中最稀缺的那一部分。影片拥有了这样一个耀眼的人性亮点,能让观众看到电影中的世界并不是一片灰暗。她的出现是影片唯一的色彩,唯一的光,唯一真实的人。

03、艺术特色:通过戏剧与电影的亲密接触,擦出商业与艺术碰撞的火花

这是一部根据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开心麻花组合把舞台剧的特色巧妙的嫁接到电影艺术上,精心打造剧本细节,实现了商业与艺术的共赢。大量运用笑点密集的语言梗,使得影片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基本的喜剧元素,即通过语言来完成喜剧艺术。

从刚出场时与司仪撞衫的尴尬,到后来回到97年时的惊诧,再到后来在歌坛成名的风光,这一切的经历都带上了奇幻而幽默的色彩。如果给这部电影加上标签,是青春、怀旧、爱情、穿越吗?不对,喜剧才是它最大的标签,才是撑起这部剧的灵魂。什么是喜剧?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因为电影有同名舞台剧IP作为支撑,全片基本上围绕典型戏剧舞台的创作思路进行改编,将三面镜框式的舞台场幕结构转换成电影视听语言,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打磨电影对白,善用语言梗。片中每个角色都有大段的对话,你一言我一语,藏着各种笑点。比如:

秋雅是我们学校著名的校花;而我更出名,我是全校著名的笑话。只身赴宴鸡毛装,都是同学装鸡毛。夏洛这个孩子命苦啊,一出生爸爸就夏洛不明了。我的爸爸叫马冬,我一出生爸爸就没了,所以我叫马冬梅。话剧是一种不断重复、磨练的表演,而每一部成功的喜剧,都是在数百次的演练之后,不断得到提升。相对于电影粗糙的剧本,由话剧改编来的喜剧,电影对白会打磨得更精炼,笑梗更多,台词功底更扎实,常常是一环扣一环。官媒曾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的艺术特色:

老老实实地回归作品本身,是电影则拍好每一个镜头,是小说则敬惜每一段文字,是话剧则推敲每一句台词,文艺作品或许才能如影片中的夏洛一样,穿越种种浮躁,寻回最初的自我。

正是由于开心麻花在拍这部电影时,电影台词按照话剧对台词的打磨来要求,才真正做到了摒弃浮躁。他们静下心来回归喜剧最初也最重要的语言载体,用大量、密集、丰富、有趣的语言梗打造喜剧的幽默感和讽刺感,提升喜剧效果的同时不空洞尴尬。

04、现实意义:从夏洛对现实不满而重活一场的经历,我有以下两点思考与启示

很多人说这就是很老套的穿越式黄粱一梦,并没什么新奇之处,但是在我看来,影片有一种改变人生的魔力,每一次的重温都能带给我最真诚的感动。因为简单故事背后的现实意义才是影片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让我在笑声之后思考到影片的现实意义。

①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

“如果我当初那样选择,现在就不一样了”。几乎每一个对现实不满意的人都会产生这样假设式的想法。可是当你真的回到当初那个选择的岔路口,重新选择以后就一定能如你所愿吗?事实往往是当你选择了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时,可能会错过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枕边人。

影片中的夏洛意外有了这样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然而他最后收获的是什么呢?是秋雅的出轨,是众叛亲离,是绝望地躺在病床上,活得还不如在马冬梅跟前当寄生虫,至少马冬梅从始至终对他真心实意、不离不弃。

现实中有太多像夏洛一样的人,他们厌倦了自己的生活,被残酷的现实推着走,活得像寄生虫或者行尸走肉,每天不是在怨天尤人,就是在后悔中浪费时间。在我看来,即便他们重来一次依然摆脱不了困顿的现状。

其实,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你在选择一条路的同时就必然要放弃另一条路,鱼和熊掌永远没法兼得。选择本身也没有对错之分,福祸相依、对错相伴,要想不后悔,只有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才是唯一正确的路。

②做一个懂得知足的人,学会珍惜眼前人

夏洛之所以在现实和梦境中都过得不如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知足。有马冬梅这样吃苦耐劳,善良忠诚,对他一心一意、不求回报的妻子,他仍然不满足。夏洛总是想着自己不切实际的“白月光”秋雅,直到在梦中尝到了被秋雅背叛的滋味,才明白马冬梅的好,才明白她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相反马冬梅,每天对着不思进取,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不待见她,不承担婚姻责任,只会的趴在她身上“吸血”的夏洛,她从来没有什么不知足,也从来不埋怨自己当初怎么会选了这样的人做丈夫。因为爱,只要有夏洛在身边她就心满意足。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林逋

很多结发夫妻相识于微时,相守于贫贱,却忘却初心,耗不过时光。其实并不是生活变得庸常乏味,而是他们迷失了自己,对自己拥有的那些美好视而不见。只有在遭遇外力打击,经历撕心般的疼痛,他们才能明白那些人和物的重要性,才会懂得“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的道理。

懂得知足的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更容易收获幸福;懂得知足的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更容易破局而出。上天是公平的,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就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此刻你只要不负韶华,不负自己,珍惜眼前人就一定能收获美好人生。

写在最后:

影片《夏洛特烦恼》在幽默风趣的电影对白中,用反讽的手法通过丑陋的人性弱点彰显了稀缺的、宝贵的人性光辉。用简单的、穿越式的“南柯一梦”去映射影片的现实意义,启发观众思考故事内涵,学会警醒自我。

这是一部无大明星、无大制作、无大营销的“三无”之作,但影片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混战中杀出重围,票房低开高走,口碑一路攀升,完成了一场漂亮的逆袭,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影片的高质量和好口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30

喜剧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怎样才是一部好的国产喜剧?

第2个回答  2020-12-13
《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一部大电影,因为其精彩的剧情和个性的人物对话使得人们对于这部电影的认同度很高。如果要说有什么独特的地方,那么首先肯定的是电影的思路还是比较新奇的,穿越这种模式放在电影中的并不多见。
夏洛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穷屌丝为了能够摆脱现实中的尴尬,在穿越之后的夏洛利用自己的现实中的记忆成功的逆袭,不仅走上了成功之路而且还赢取了白富美。只是,这所有的一切都仅仅是个梦而已。梦再美好终究还是个梦,还是要有醒的时候。醒来之后才发现身边拥有的一切才是最美好的,而那些个梦寐以求的不过是水中之月而已,是虚无的、不可靠的。
第3个回答  2020-05-22
我认为《夏洛特烦恼》是一部比较有趣的影视作品。从整个剧情内容的设置上看具有着许多的笑点,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观。
第4个回答  2020-05-22
这部电影很好看,不仅剧情非常有意思,而且演员的演技也是非常不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