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的一首诗《望岳》,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如题所述

古体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
(1) 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 讲究平仄.
(4) 讲究对仗.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
(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 不讲平仄.
(4) 不讲对仗.

古体诗也叫古诗.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五、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等,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是在习惯上,往往把“乐府”另立一类,而把其余的称为古诗,特别是把五言的和七言的称为古诗,这是狭义的古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2
古体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 (1) 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 一般只用平声韵 。 (3) 讲究平仄。 (4) 讲究对仗。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 (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 不讲平仄。 (4) 不讲对仗。 古体诗也叫古诗。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五、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等,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是在习惯上,往往把“乐府”另立一类,而把其余的称为古诗,特别是把五言的和七言的称为古诗,这是狭义的古诗。
第2个回答  2020-02-25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时所作,诗写泰山景色的雄奇秀丽,以及登上日观峰的新奇感受。杜甫早年,近体诗还未定格,更未流行。杜甫本人,则是在晚期才喜欢上律诗的。很多古代名诗,都是古体诗,而非近体诗。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并非五绝。
根据诗律对照,《望岳》显然不是近体诗。
首先,近体诗要求押平声韵。是否是近体诗,这点最容易判断。
其次,五律基本要求二四五分明。也是显著特点。如无拗救,既为出律。
第三,律诗要求颔联、颈联采用对偶句。本诗并不工整。
另外,还有孤平、三连平那些讲究,由于当时古人发音已不可考,我通常就当合律算了。
不是近体诗,绝不妨碍《望岳》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好诗。很多后人对这首诗赞不绝口,不是由于它的韵律,而是由于它的意境。如果当时近体诗已经定格,相信诗圣能够把这种意境更加完美地体现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