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言语和行为管理?

如题所述

一、学会说话——情感贴近性语言、形体性语言、沟通性语言、暗示性语言
我们认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敬岗精神,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如丰富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注意不断积累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主动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脾气和性格特点,更全面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病程转归和康复的一般规律,能够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懂得病人的社会环境条件尤其是人际关系与疾病的内在联系,懂得如何运用语言,用科学的知识,温和、诚恳的态度,耐心地与病人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这样,病人才会敞开心扉,疏泄情感,说出困难,我们也就更容易地发现病人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恰当准确地加以解决,从而使病人减轻痛苦和焦虑。真正从躯体和精神双重的压迫中解脱出来。
二、学会做事—亲切、虚心、主动,细致周到,乐于助人。
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病人、家属,包括我们所有可能接触到的与医疗有关的相关科室人员打交道;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以外的服务—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和行为上的服务。
医患交往中,医护人员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多替对方着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换位”。真正做到象唐代诗人在所写的词《诉衷情》中所说的那样:“换我心,为你心,始之相忆深”。它形象地说明了友好关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正是不断地以心换心的过程。在医患交往中也一样,如果医护人员能经常站在病人立场考虑问题,许多矛盾也许本来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解决起来也不很困难。当然作为患者也应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5
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敬岗精神,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如丰富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注意不断积累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主动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脾气和性格特点,更全面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病程转归和康复的一般规律,能够把患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语言要富有情感性,遇到问题首先应善于自我调节,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容易激发出自己的情感,使其处于愉快而冷静的心境之中,油然产生一种同情患者、信任患者、尊重患者的情感与情绪,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与患者谈话时 要有强烈的亲切感,精力集中,热情而庄重,在温柔的语态中要带几分维护自尊的肃穆,体现出是“同志式”的交谈。耐心地倾听患者的陈述,懂得换位思考,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病情,同时放慢话语速度,可以适当配合于手势和表情(眼神、视线、微笑等),使患者感到关爱和体贴,于是就会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心理冲突和痛苦向医护人员全部倾吐或发泄出来,对患者所说的事情不耻笑、不讥讽,无形中就缩短了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减轻,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第2个回答  2019-11-25

你好

,你的问题是

医护人员的言语

和行为管理,

其实这方面正规的院校毕业的学生

都是没有问题的

。都学过这方面的相关礼仪和规则,

特别是护士都是经过护士学校出来的,

他们都知道相关的要求

,比如不能刺激病人语言

,必须温柔,

说话必须简洁明了

。因为病人是个特殊群体

,他们的情绪往往容易激动,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

相关的言语

和行为管理要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25
医护人员的言语救事护伤对病人负责他的行为要有医德严格对每一个病人看好病要有责任心按照医生的要求和管理执行做一个有医德的好医护人员
第4个回答  2019-11-25
现在医护人员的话,因为他是一个比较紧缺的职业,很多人因为看病有特别强的需求,所以说导致一些医护人员的话,他们在服务态度上还是比较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