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门口上联:一双玉臂千人枕,乾隆给出什么下联?

如题所述

清朝皇帝乾隆是历史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康乾盛世”达到高峰,他主张严慈相济,对待官员和百姓都很善良。他平时也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非常喜欢作诗,可惜他作的诗水平都不太高,很少有流传千古的名句,但是乾隆的对联水平还是较高的,他就经常和身边的才子纪晓岚一起切磋对对子,和这样的大才子经常互动水平自然是不低的。

关于对联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乾隆平日里非常体恤百姓的生活,所以经常微服私访出宫巡查。一是检查地方官员的工作,关心民间疾苦,二是趁着闲暇时期游历山水,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就在一次乾隆在江南巡查时,和身边随从四处游走,走到一处楼前停了下来,吸引他的是楼门口上的一副对联,但是只有上联了,上联写着:一双玉臂千人枕。乾隆看到后觉得非常新奇,就派身边的随从去打听一下关于这副对联的故事,过了一会儿,随从告诉他原来这是当地的青楼。不久之前,一位落魄的书生在青楼里喝酒疗伤,抒发心中苦闷,随口吟出这个上联,可惜却没说出下联,青楼老板觉得没有下联实在可惜,便把上联贴在青楼门口,希望有才之人路过时能写出下联。

隆听后来了兴致,这可是他的强项,于是思索片刻便吟出:“半点朱唇万客尝”,围观群众听到后都觉得十分巧妙,纷纷鼓掌赞扬。乾隆的下联不仅形象的写出青楼女子的现状,也表达了青楼女子生活的心酸无奈,后来青楼老板便把下联也贴出来,一副精巧奇妙的对联就诞生了。乾隆受到百姓们的赞扬十分高兴,悠哉悠哉的离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3

相传,乾隆给出的下联是:“半点朱唇万客尝”。对得十分工整,数词“半点”对应“一双”,名词“朱唇”对应“玉臂”,“万客尝”对应“千人枕”,结合上联,更加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青楼女子人生充满艰辛和无奈的画面。但工整归工整,但我总觉得,该联的整体难度并不高,并且下联在意境上面虽然对应上了却并没有拔高。接下来详细说说。

原来根据坊间流传,这是乾隆在微服私访下江南视察民情期间的一次偶遇,因路过一个青楼,看到大门左侧贴着一个上联:“一双玉臂千人枕”,右侧却空空如也,激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因为我们知道乾隆自幼饱读诗书,而对子又是很重要的基础功课,他经常挂在嘴边,再加上他出宫从北方来到了江南的民间,看什么都有新鲜感,所以就让随从去青楼问问情况。随从很快回来,并带回信息说,原来这上联是之前一位秀才随口而作,没想到至今都没有人能对出下联。于是,乾隆兴之所至,对出下联“半点朱唇万客尝”,成为一时佳话。

其实,乾隆擅长对对子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如果把上面这个对子,和他与一代名臣纪晓岚之间“碰撞出”的很多“名对子”想对比的话,我们可能会轻易地就发现,这个对子称不上是他最绝的对子。比如乾隆曾面对一个长寿年龄高达141岁的老人时,就出过一个上联:“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而纪晓岚则对:“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上联的意思是,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岁,正好141岁。而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

再比如吃饭时,乾隆指着桌上的小菜说:“两碟豆”,而纪晓岚看了一眼油,则回应:“一瓯油”;乾隆随机补充道:“我说的是林间两蝶斗”,而纪晓岚则见招拆招说:“我对的是水上一鸥游”;乾隆说上联:“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纪晓岚对:“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乾隆说:“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纪晓岚对:“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说:“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对:“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 乾隆出:“四万里江山,自古以来,谁能一朝一统四万里。 ”,纪晓岚对:“五十年圣寿,从今而后,还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

大家注意我以上所举的这些对子里的数词,名词和动词的对仗和变化,如果再加上文思敏捷和随机应变这一点,可以说其难度几乎都是超越“一双玉臂千人枕”的。而且我们发现处于下联的纪晓岚真的是才华横溢,因为他不仅在格式上符合规矩,更可贵的是,他在很多下联的意境上面更胜一筹。看纪晓岚的“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和“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都是既符合他身份,又委婉地表了忠心。所以,这也是我最前面说的,“半点朱唇万客尝”在意境上面没有特别拔高的原因,它有点“平”,有点普通,没有显出一代君王的气势。

第2个回答  2020-02-10
乾隆给出的下联是:半点朱唇万客尝。上下联联合起来十分工整,也非常贴切青楼女性的工作性质,一时间得到了众人的纷纷赞赏,传为美谈。
第3个回答  2020-02-10
乾隆酷爱写诗,一声写了四万多首,但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但是他对对联的水平还是挺高的。乾隆有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访的时候,路过一个青楼,看到门口只贴着一个上联:一双玉臂千人枕。顿时来了兴致,给出了“半点朱唇万客尝”的下联,这个对联对的不但十分工整,还把青楼女子的心酸表现的淋漓极致,可见乾隆对对联水平之高。
第4个回答  2020-02-10
乾隆想出了这样一个下联:半点朱唇万客尝。这个下联对得可谓是绝妙,数词“半点”对应“一双”,名词“朱唇”对应“玉臂”,“万客尝”对应“千人枕”,形象的表现出青楼女子的心酸与无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