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藩之一吴三桂造反后,形势一片大好,他为什么不顺势渡江北上?

他为什么不顺势渡江北上?

因为吴三桂的目光比较的短浅,他想到的是先自己自立为君王,而不是先去征服天下,后自立为君王,却错失了攻打天下的大好时机。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作为降者,他的功劳是非常大的。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吴三桂的投降,清朝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攻打进来的

当时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的兵力不足,清朝的不得不重用明朝遗留下来的官员来镇守国家边疆。吴三桂就是其中一个,他被任命为平西王,由他来掌管云南,对地方上的行政和军队都由吴三桂控制着。吴三桂可以说是遗留下来明朝官员里最荣耀的一个了。


 我们看史剧和史书都知道掌管云南的吴三桂,拥有非常富裕的粮食,手下还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吴三桂还将自己信任的人都安排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换句话来说吴三桂是把云南的整个地方全部牢牢给控制住了,算是当地的土君王了。


吴三桂还不自量力的开始垄断当地的矿山和私自筹造钱币,这样的做法直接让康熙非常生气。康熙立马对地方势力进行“削藩”,下旨让吴三桂撤到山海关以外的地方。

康熙的举动让吴三桂没有想到,他明面上按照旨意撤兵,但是实际在背后开始了密谋起义,他联合了其他两藩进行谋反。他们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起义,通过遍布天下明朝的旧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吴三桂的军队所向无敌,迅速拿下了云贵,夺得了长江一带。


就在这形势大好的机会,吴三桂却没有北上,相反停下来了,在衡州称帝,国号为“周”。就在他称帝的这段时间里,康熙聚齐全国兵力来对抗吴三桂的三番,最终吴三桂以失败告终。

吴三桂之所以没有北上,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目光比较短浅,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没有看到大局的发展,更没有去想象整个团队的未来应该怎么样,只是着急去称帝,去建国。让康熙有了大把的时间去准备兵力与他对战,自己也失去了最好的战机。历史上吴三桂因病去世,在位只有5个月的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9
因为他的军队当中很多人并不是完全听命于他,如果他顺势渡江北上的话,可能会给自己找来麻烦,有可能刚取得了胜利也被别人抢走了
第2个回答  2019-10-25
三桂当年发兵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湖南、江西,加上福建、广东的总督响应他,吴三桂将大清半壁江山握在手中,吴三桂在部队多年,他一起义,瞬间有超过40万的军队。

只是这40万的军队中,只有10万是直接听令于他的,其余的部队都是临时倒戈,也就是所谓军心不稳,他们心里不确定到底是跟随吴三桂造反,还是继续效忠康熙。

康熙也正是利用了他们这个心理,派人慢慢地贿赂吴三桂的部队,许以高官厚禄,让不少吴三桂的追随者投降,导致原本声势浩大的吴三桂军团,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孤军奋战。
第3个回答  2019-10-26
这就是吴三桂的高明之处,他知道他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他是打不过朝廷的,他的小朝廷重臣心也不齐,组建小朝廷他已应接不暇。
第4个回答  2019-10-26
因为吴三桂当时的力量还不能和朝廷相抗衡,而且军队将士军心也不稳定,后期能不能听令于他,他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