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临刑前吃酱肘子一包大饼一斤,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犯人临刑前吃酱肘子一包和大饼一斤,目的就是让犯人做个饱死鬼,吃完了好上路,一般这最后一顿断头饭就叫做“辞阳饭”。据传可以溯源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劳动力缺乏,一般没犯下什么大罪的,都会被当作劳动力利用起来,发配到边疆或者充军,当免费苦力,要是犯下实在无法饶恕的罪过,才会被砍头。楚庄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厚,规定死刑犯行刑前可以吃一顿好饭,毕竟民以食为天。

 

到了晋代,根据《狱官令》规定,监狱不再提供断头饭,改为由家人送到狱中,如果是因为监狱离家路程过于遥远,或者家中没有亲朋,才由监狱代为供给。其后各朝代延续了这一制度,到宋太祖时期,宋太祖还给死刑犯最后一顿断头饭规定了标准,要求达到5000文,历朝历代对这最后一顿断头饭也各有各的标准,尽量让他们在死前饱餐一顿。

 

酱肘子一包和大饼一斤这种形式的断头饭则是出现在清朝。清朝菜市口是当时执行砍头的刑场,狱吏会在行刑前前一晚恭喜囚犯,意思是可以摆脱牢狱之苦早点上路了,随后便送上这最后一顿辞阳饭。行刑当天,还会有锣鼓在前开道,行到“摔碗居”之处,死刑犯就可以在这里喝上一碗烈性白酒,醉了一半,可以减轻行刑前的恐惧以及行刑的痛苦。等把酒喝完后,狱吏则会把碗摔破,这也是取名为“摔碗居”的原因。

 

除了酱肘子、大饼、一碗酒外,据传饭里还会放上一片生肉,主要是为了死后到了奈何桥,可以把这片肉丢给桥上的狗吃,这样才能走过奈何桥。总之,无论这最后一顿断头饭吃什么,归结起来还是为了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不让囚犯做饿死鬼,饱餐一顿后上路,来世也好做个明白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7
犯人临刑前吃酱肘子一包大饼一斤,这是清朝时期,对死刑犯问斩时最后一顿饭的标准,也叫“辞阳饭”,吃了这顿饭,就意味着不再受罪,准备上路了。
第2个回答  2020-02-27
这叫“辞阳饭”,吃了这顿饭就赶黄泉路,俗话说黄泉路上不做饿死鬼,也是对死刑犯最后的一点人文关怀,也有的说法是变为鬼魂的犯人为了感恩就不会害狱卒来。
第3个回答  2020-02-27
犯人临刑前是要吃断头饭,这样会显得官府的人员比较有人性。一般都是要有肉和主食,让犯人吃的好一点上路。这样也不至于让犯人做一个饿死鬼。